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伤寒论中的智慧汇总VIP免费

伤寒论中的智慧汇总_第1页
1/37
伤寒论中的智慧汇总_第2页
2/37
伤寒论中的智慧汇总_第3页
3/37
《伤寒论》中的智慧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仲景写的书叫《伤寒杂病论》,一共16卷,其中伤寒病10卷、杂病6卷。《伤寒杂病论》成书于公元205年以前,此时张仲景已50多岁了。张仲景在世时,《伤寒杂病论》保存完整,而在他逝世后的几年间,即开始散乱,但并没有丢失。因竹简容易散乱,不易保存。公元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造了纸张的制造技术,使我国的文字记录方式脱离了使用竹简的时代。但由于造纸技术及产量的限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在《伤寒杂病论》散乱四、五年之后,由魏晋的一个太医令叫王叔和的人,对张仲景遗著的伤寒部分进行“撰次”整理,改名为《伤寒论》,后又流落到民间。至北宋时,经国家“校正医书局”的校正,整理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伤寒论》,史称宋版《伤寒论》。《伤寒论》的学术成就1.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医药成就,将医经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起来。2.创立了“六经辨证”(六经辨证是中医的一个主要辨证方法)的理论体系,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形式论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3.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先河,使辨证论治的诊疗原则在中医临床医学上确立下来,并且作为中医特色之一沿用至今。4.创制与保存了诸多精当灵验的方剂及剂型。有汤、丸、散、含咽、灌肠、肛门栓剂等不同剂型,共有112方。总之,《伤寒论》的问世为中医临床医学树立了里程碑,同时也是《中医方剂学》、《中医药剂学》、《中医护理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基础。什么是伤寒和六经伤寒伤,是“感受”的意思;寒,统指外邪,也就是一切外来的邪气统可称为“寒”,当然也包括外来的“寒”邪本身。所以“伤寒”就是“感邪”的意思。“伤寒论”就是论述感受邪气后所发的疾病及其并发的疾病,比如我们通常得的感冒,在《伤寒论》中称作“太阳病”,如果太阳病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就有可能转化为心脏病、肾脏病、脾胃病等诸多疾病,这些都是《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说的“伤寒”与西医所说的“伤寒”、“副伤寒”传染病不是一个概念。六经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统称,每一经又分手、足二经,所以实际上是十二条经脉,称为“十二正经”。六经辨证就是根据六经以及它们所配属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特点,来对临床上所出现的疾病进行定位、定性的过程,从而判断出某种疾病是属于哪一经、哪一脏或哪一腑,从而采取相应的治法和方药。值得一提的是,《伤寒论》的六经是经脉、脏腑、气化的统一体,既包括十二经脉,又内涵十二脏腑。所谓的六经病,既有十二经脉经气不利的病症,也包含十二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所出现的病症。1、阴阳升降与小柴胡汤(上)阴阳升降消长理论与小柴胡汤《黄帝内经》认为,日月星辰的运转,形成了阴阳二气的升降与消长,所以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生长与死亡,皆本于此规律。由此,一年之中就有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换,一日之中就有昼夜晨昏的变化。也就是说,阴阳的升降与消长,明显地表现有年节律、日节律等。一年之中,冬至一阳生,到了夏至,阳气升发达到顶点,而一阴即生,一直到冬至,阴气达到顶点,进入下一个轮回。一天之中也是如此,子时一阳生,到了午时阳气最盛,此时,阴气渐生,一直到子时最盛。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应,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的升降而升降、消长而消长,以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如作息不规律、熬夜、疲劳等,就会导致阴阳的升降紊乱,发生许多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往往具有定时发作的时间性的特点,最常见于阴阳二气交接的时间,如午时、子时等最多。中医治疗疾病就要顺接阴阳,顺接阴阳关键在于“枢机”。原来,人体的阴阳、气机的升降出入,有一个枢纽或像门轴一样的东西掌管,叫做“枢机”,它的位置在少阳经,阳气的外出,阴气的内入,由少阳来主管。少阳的枢机不利,就会像门轴坏了一样,使得这个门或打不开,或关不上,这就是阴阳不顺接,因此少阳和解、顺畅了,阴阳二气就顺接了,所以有一种治法叫和解少阳。中医方剂里和解少阳的首选方剂就是《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伤寒论中的智慧汇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