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操的起源、发展与概念一、国际健美操的起源与发展国际健美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对人体美的崇尚举世闻名。他们认为,在世界万物之中,只有人体的健美才是最匀称、最和谐、最庄重、最有生气和最完美的。古希腊人喜爱采用跑跳、投掷、柔软体操和健美舞蹈等各种体育项目进行人体美的锻炼。他们提出:“体操锻炼身体,音乐陶冶精神”的主张,并利用跑、跳、投掷、柔软体操和健身舞蹈等各种体育项目进行人体美的锻炼。古印度很早就流行一种瑜伽术,它把姿势、呼吸和意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调身(摆正姿势)、调息(调整呼吸)、调心(意守丹田入静),运用意识对肌体进行自我调节,健美身心,达到延年益寿。瑜伽健身术动作包括站立、跪、坐、卧、弓步等各种基本姿势。这些姿势与当前流行的健美操所常用的基本姿势是一致的。古代人对健身健美的追求,以及提倡体操与音乐相结合的主张是现代健美操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进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被遗忘的古希腊、古罗马等古典文化重新被振兴,许多教育家认为体操是健美人体最完整的系统。17世纪意大利医生墨库里奥斯(1530—1606)在1569年出版的六卷《体操艺术》等著作中,详细论述了各种形式的体操动作。18世纪德国著名体育活动家艾泽伦开设了培训体育师资的课程,创设了哑铃、吊环等动作。这些形式的锻炼,既是现代体操的雏形,也是现代健美操的起源。以体操运动之父闻名的约翰·古茨·穆尔(1759—1839)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体操应使人感到愉快,体操练习应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欧洲最著名的体操倡导者维特(1763—1816)采用游戏和娱乐的形式推广体操,增强了体操的趣味性。19世纪的欧洲,先后在法国、德国、瑞典、丹麦、捷克等地出现了各种体操流派。德国人斯皮特(1760—1858)为体操动作配曲。丹麦体操家布克创造了“基本体操”。瑞典体操学派创始人佩尔·亨里克·林(1776—1836)强调身体各部位及身心应协调发展,培养健美体态。瑞士教育家雅克·克尔克罗兹(1865—1950)设计了一种描述肌肉活动和音乐伴奏相结合的音乐体操。他设计的成套练习是为了通过自然的身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埃丽·布若尔克斯登(1870—1947)女士的体操宗旨是:不限于提供身体练习,而应该把人的思想、躯体和精神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培养和谐的个性。从上述各种体操流派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动作技术上看,它们都与现代健美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注重人体的健康和优美,注重自然的全身动作,注重动作节奏的流畅性,这正是现代健美操发展的初级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许多体操流派,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对健美操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初,则是健美操的萌芽时期。它最早是由美国太空总署的医生库帕博士为太空人设计的体能训练内容。而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遍及全球的健身热和娱乐体育的发展,健美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风靡世界。美国是对世界健美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其代表人——影视明星简·方达,根据自己的健身体会和经验,撰写了《简·方达健美术》一书。该书自1981年出版后,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她以现身说法,促进了健美操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此同时,自1985年开始,美国正式举办一年一度的健美操锦标赛,并确定了竞赛项目和规则,使健美操发展成为竞技性运动项目。健美操不仅在美、英、法等国家迅速发展,而且在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展。前苏联早已把健美操列入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大纲。在亚洲地区,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也建有许多健美操活动中心及健身俱乐部,人们都开始将健美操作为自己的主要健身方式,由此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健美操热”。二、我国健美操的兴起与发展世界性的健美操热传到我国,是在80年代初。那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育”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健美操的引进与兴起为我国美育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1981年至1983年,在健美操传入我国的初期,不少高校教师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刊登了一些介绍健美操和探讨美育教育的文章,并编排了一些健美操成套动作,如“女青年健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