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烽火岁月15《红旗谱》学国学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选自《论语·八佾》【译文】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评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选自《论语·八佾》【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评说】孔子对《关雎》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雎》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夯基础一、作者名片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5年起在家乡从事革命斗争,同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1953年开始创作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旗谱》,1958年出版第一部《红旗谱》,引起强烈反响。1957年春天起辗转于病榻之上,1962年起病情好转开始工作。1963年出版《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文革”中在受到陷害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创作了长篇小说《翻身记事》。粉碎“四人帮”后开始修改、创作《红旗谱》第三部《烽烟图》。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作品:《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评价:当代作家。二、背景介绍梁斌从1935年开始酝酿《红旗谱》。头10年中,他写了大量文章,《红旗谱》中很多人物、情节在这些作品中初具雏形,如《夜之交流》、《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等。梁斌随军南下时,从束鹿到衡水、石家庄、邯郸等地,参加、领导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一路走来,梁斌随身带着个小本子,将百姓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写进了《红旗谱》。1953年6月,梁斌正式开笔《红旗谱》,一年后完成《红旗谱》第一部初稿。梁斌的创作状态异乎寻常,他完全沉醉在《红旗谱》中,每天伏案疾书十多个小时。梁斌夫人散帼英回忆丈夫创作《红旗谱》时的日子说:“他就像傻了一样,送饭就吃,不送就饿着。不跟人说话,别人说话也不听,但谈起《红旗谱》中的人物时,他马上眉飞色舞起来。写作之后,他脑子仍处在亢奋状态静不下来,除了失眠还是失眠。”那时候,他脑子里除了《红旗谱》,什么都没有。终于,共计120万字的《红旗谱》三部曲长篇画卷,即《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问世文坛。三、文学常识三红一创“三红一创”是对十七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十七年间)长篇小说代表作的简称。“三红”指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柳青的《创业史》。四、词语积累与运用1.字音识记(1)单音字柏.树()蘸.水()老鸹.()按捺.()褡裢..()()锃.明()摁.住()(2)多音字颤()颤动()颤栗呱()顶呱呱()拉呱儿()呱呱落地翘()翘足而待()翘尾巴抹()涂抹()抹布()拐弯抹角脯()果脯()胸脯答案:(1)bǎizhànɡuānàdāliɑnzènɡèn(2)chànzhànɡuāɡuǎɡūqiáoqiàomǒmāmòfǔpú2.字形辨识qì()约xiē()子qiè()而不舍chuǎi()摩tuān()急zhuì()惴不安chuài()门xià()隙hū()沱河chuō()穿杀lù()jié()断答案:契楔锲揣湍惴踹罅滹戳戮截3.近义词辨析(1)扶持·扶植“扶持”和“扶植”都是动词,都有“扶助”之意,两者区别在于:“扶持”的“持”,有“护持”意,侧重指利用扶助的方式表示对人或事的支持;“扶植”的“植”有“培植”意,着重指通过扶助的手段培养人才或使某种力量壮大。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走进震区,我们感受到了雅安人民的乐观和坚强,在灾难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