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自主预习学业达标评价素能综合检测一、阅读课文第2段,完成1~5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特以为智穷罪极特:只是B.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C.受械于陈械:刑具D.审矣,何足怪乎审:审查【解析】选D。审:知道,明白。﹒﹒﹒﹒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与蝼蚁何以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权倾五伯,囚于请室C.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积威约之渐也D.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解析】选C。A项中第一个“与”为介词,意为“跟、同”;第二个“与”为连词,意为“和”。B项中第一个“于”为介词,表被动,“被”;第二个“于”为介词,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处所,“在”。C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D项第一个“乃”为副词,“才”;第二个“乃”表示判断,“是”。﹒﹒﹒﹒﹒﹒﹒﹒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反映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的一组是()①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②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③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④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⑤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④【解析】选B。①句是说先人地位低微;④句谈威势的作用。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的祖辈,没有功劳,职务并不高,而且还被流俗之人轻视。B.作者认为,人总是会死的,但死的意义大不一样。他的话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人生价值取向。C.作者列举历史上那些也有受侮辱经历的王侯、将相、功臣,目的在于勉励自己。D.勇敢和怯懦,是形势造成的。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历史上那些受侮辱的王侯、将相、功臣受辱而不死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解析】选A。职务被流俗之人轻视,不是祖先受人轻视。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作为一个人)首要的是不使先人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2)由此说来,一个人的勇怯、强弱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二、学习本文“为情而造文”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父亲的爱,300字以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有一个多么爱我的爸爸呀!此时此刻,爸爸关心我爱护我的一幕幕都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我灰心时,是这双大手轻轻地抚摸我,鼓励我不可放弃。当我失败时,是这双大手又轻轻地抚摸我,告诉我要坚强;当我成功时,还是这双大手轻轻地抚摸我,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不知不觉,我的枕头上早已洒满了感激的泪水。三、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的这句话。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冲垮一切阻碍,成就一番伟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隐忍苟活,令后人景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是他“就极刑而无愠色”的支柱。司马迁把心放在了事业上,最终完成巨著《史记》。他的精神将被后人永远铭记。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曩者(nǎnɡ)诎体(qū)圜墙(yuán)槛阱(jiàn)暴肌肤(pù)B.强颜(qiǎnɡ)羑里(Yǒu)赭衣(zhě)缧绁(xiè)倜傥(tìtǎnɡ)C.臧获(zànɡ)愠色(wēn)剌谬(là)魏其(jī)轩辕(yuán)D.没世(mò)桎梏(ɡù)曼辞(màn)岩穴(xué)仲尼厄(è)【解析】选C。“臧”应读zānɡ,“愠”应读yùn。﹒﹒﹒﹒﹒﹒﹒﹒﹒﹒﹒﹒﹒﹒﹒﹒﹒﹒﹒﹒﹒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箠楚受辱被:蒙受,遭受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加重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究:推究,研究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亡:失【解析】选B。重:看重,对……慎重。﹒﹒﹒﹒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断肢体受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