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面向学生:中学生学科:语文课时:1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3、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课题: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3、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4、领会诗歌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习准备:1.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和用这个题材创作的诗文《迢迢牵牛星》、《秋夕》2、课文录音、钢琴曲《星空》。3、关于郭沫若的文学常识教材分析: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教学方法:这首诗属于现代诗歌,语言朴素,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诵读为重点,通过学生的诵读来进行问题的探究,主要在于学生对优美语言、和谐节奏、丰富想象、美妙意境等方面的探究,从而让学生把握美好、恬静、自然、清新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星空以其无比的广阔和神秘,引起人们纷繁多姿的幻想,创造出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些什么呢?我们说,诗人的想象最瑰丽,那么,我国现代大诗人郭沫若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到《天上的街市》。二、展示目标:三、作者名片:(利用百度搜索郭沫若文学常识,制成幻灯片用大屏幕显示,学生齐读)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以后成立了“创造社”,从事新文学运动,参加了革命。解放后,担任了文化领域的领导工作。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四、写作背景(利用百度搜索写作背景,制成幻灯片用大屏幕显示,学生自读)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五、学习过程:(一)感知内容,学习朗读。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世界?请用一、二个词语概括一下。如: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过渡:诗人满怀着激情为我们创造出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确,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没有了感情就没有了诗。请各自朗读一遍,然后说说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为我们描绘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3、学习朗读,读好诗歌(朗读体验)过渡:可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主调:令人向往)(1)讨论: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朗读这首诗语气语调、语音高低、语速快慢、节奏强弱等都怎么处理?(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语速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制成幻灯片用大屏幕显示)(2)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3)学生朗读,大屏幕显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节奏:诗的停顿或声调延长处用“|”划开;重音:朗读时,往往要把句中的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一些,主要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4)叫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