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论文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之我见颍上县建颍乡丁楼小学信凤娇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之我见【摘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讲0究指导策略,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建立形式多样、项目多元的评价体系。【关键词】:综合实践操作能力探索创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整个数学课程之中。“综合与实践”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和有效地载体。“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实践与综合应用”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人,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是否乐意与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要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点在实践活动中更为突出。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多个正方体和剪刀,让学生沿着正方体的棱把正方体剪开,并向全班同学解说自己是怎样剪的,通过全体同学动手操作得到很多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挖掘教材素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实践内容,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案帮助学生建构表1象;认识圆时,可用生活中丰富的圆形物体来揭示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了重量单位以后,可以设计一个与人的体重相关的综合题,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同一年龄段人的体重数据,平均体重是多少,人的标准体重如何计算,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关系,如果体重超重或超轻应该采取什么对策,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会有什么变化等。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学具(一个空圆柱、一个与空圆柱等底等高的空圆锥、一个普通的空圆锥、一桶水),一上课我就提出:你能用老师准备的这些东西得出圆锥的体积吗?”学生稍加思索后跃跃欲试。接着我让学生分组实践,互相配合着来完成这个难题。学生兴致勃勃,一组同学中有的倒水、有的观察、有的记录,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有的小组把空圆柱装满水先一次一次地倒入普通的空圆锥,然后又倒入与空圆柱等底高空圆锥;也有的小组反着进行实践研究……没过多久,学生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通过讨论概括出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由于有普通圆锥的帮助,学生对“等底等高”的理解特别深刻。可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合作实践的过程。通过小组成员交流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了个体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三、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不是单独的项目,它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应与日常教学相联系,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们应设计系列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们可以这样安排:①课前调查实践。课前请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有哪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