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设计:大班音乐活动《青蛙打鼓》司坤一设计思路:音乐活动《青蛙打鼓》是一首幽默风趣的歌曲,这首歌讲述了一只青蛙因为不爱护乐器,在演出时不得不用鼓起的腮帮来冒充鼓声的故事。在对这首歌进行了分析后发现:歌曲中有多出倚音和间奏。我觉得在歌唱过程中幼儿对此掌握较难,于是我把如何唱准倚音、如何把握好短间奏作为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首先,对孩子说唱出倚音,孩子会很难理解“什么是倚音?”如何让孩子掌握倚音的的唱法,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于是我设计用清唱示范,让幼儿比较一种不带倚音的唱法,一种带倚音的唱法,通过对比来分辨掌握。其次,孩子在短间奏处常常因不能控制音长而拖音,而且在孩子学唱时一味的重复唱歌会使孩子失去演唱的兴趣于是我设计通过看图,用身体打节奏,等形式让幼儿来感受和表现短间奏,加衬词表演唱更进倚步让孩子体验合作的快乐,提高孩子演唱的兴趣。二设计方案: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并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快乐。2.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幼儿唱准倚音。3.掌握歌曲中的短间奏,并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和感受短间奏。活动准备:已学会歌曲前半部分歌词图谱小鼓活动过程:一教师带幼儿按节奏念前半部分歌词,并在短间奏部分轻声敲打小鼓。问:青蛙学打鼓,鼓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你们使用乐器应该怎么做?二以情节引出歌曲后半部分歌词1“一天,森林力举办动物演唱会,邀请青蛙参加打鼓,可是它的鼓坏了,怎么办呢?(请幼儿想办法)我们听青蛙想了个什么办法”。2幼儿学说后半部分歌词3幼儿尝试模仿鼓起腮帮发出鼓声滑稽有趣的样子。三配上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节奏完整的念歌词。四学唱歌曲(一)教师随音乐示范唱(二)幼儿随老师跟唱1.老师用两种唱法清唱,让幼儿听辨倚音,并学唱倚音。2.出示图谱,幼儿看图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间奏的部分,并在短间奏处用小鼓打节奏两次。3.启发幼儿用自己身体动作发出的声音在短间奏出打节奏,演唱歌曲。(三)在短间奏处加入衬词演唱1.加衬词集体学习演唱(在短间奏处加入打鼓不爱护不修)2.分组演唱歌曲前半部分一组唱歌词,一组唱衬词,后半部分合唱。提醒幼儿唱出倚音,以及歌曲中青蛙滑稽可爱的样子。在歌曲结束时模仿青蛙鼓腮帮发声音的样子。五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六教育幼儿要爱护物品三活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唱歌感兴趣,对打节奏感兴趣,对加入衬词表演唱更感兴趣。这次活动改变了以往“老师教一句,孩子学一句”的教学方法,采用跟唱的形式,通过看图----鼓打节奏演唱----幼儿自己用身体动作的声音打节奏演唱----加入衬词表演唱,使孩子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首歌曲,尤其是孩子创编自己身体动作发出声音演唱时,有个孩子居然想到用舌头发出的声音来打节奏,使孩子在演唱时非常开心。这次活动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要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无论是教具的准备,还是活动的设计,都要认真思考,要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在快乐中得到学习,在学习中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