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例端午的鸭蛋庙滩二中李胜红【教学内容选择】⊙确定核心教学目标: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确定支撑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1、品读“赞鸭蛋”“挑鸭蛋”“吃鸭蛋”等细节,体会作者质朴、平实、生动,极具个性的语言本色。2、品读作者对家乡鸭蛋的赞美,体会作者流露的浓郁的故乡情。【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交流)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在汪曾祺先生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节是怎么过的。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2、提问: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端午的风俗”为何事隔多年仍记忆犹新?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如此津津乐道?4、“端午的鸭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总结:作者对家乡的鸭蛋难以忘怀,这不是作者个人的心态,而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家乡、童年永远是一个人生命时空中的至爱。文章洋溢着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与留恋。一个小小的鸭蛋凝聚着情趣、诗意和作者的满腔深情。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1、学生活动:品读课文(2~6),画出自己喜欢的文句作批注,加评点,仔细体会本文语言特点,领悟汪曾祺的语言艺术。2、教师点拨、指导。平淡而有味----方言特色----淡淡的幽默3、教师小结:就像高邮的鸭蛋,外表普通,切开了,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汪曾祺的文章也像高邮鸭蛋一样有两个黄,一个装着语言,一个装着情感,再平凡的事、平淡的语言,背后也是那样让人惊奇不已,淡淡的却总是那样有味道(板书:平淡而有味),他就是用这淡而有味的语言,借端午的鸭蛋,抒发自己的故乡情。4、学生齐读所评析的语句,再次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岁月中富含生活的情趣,日常生活中饱含人生的韵味。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平淡以及诗意,才算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滋味。汪曾祺从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真味,我相信,我们也会从一片叶、一粒沙、一滴水中咂摸品味出生活的真趣,成长的快乐。学以致用:写作就是如同说话一样,用你平实质朴的语言抒发你的真情实感。同学们,你的家乡有哪些节日趣事,拿起你的笔来,写一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你的快乐吧!板书设计:端午的鸭蛋方言之美淡淡的幽默平淡而有味【精彩部分回访放】“品读课文赏析语言”部分教学实录:师:小小的鸭蛋吃起来有滋有味,玩起来有模有样,汪老先生说起来津津乐道,我们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许多喜爱的句子,来,细细地找一找,静静地想一想,美美地读一读。(屏幕显示:阅读2—6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细细地找一找,静静地想一想,美美地读一读)生1:“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初咸鸭蛋!’”因为家乡出咸鸭蛋,所以就对我“肃然起敬”,听起来很好笑,却又让我们不得不感受到高邮鸭蛋的名声之大。师:是啊,这叫大词小用,有点调侃,有点自豪,也有淡淡的幽默(板书)。生2:“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里引用了诗句,显得很生动,有文学色彩。师:不仅有古诗,还有古文呢!生3:引用袁枚的《腌蛋》。师:这样,就使文章增添了不少书卷气,充满了典雅之美生4:“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白嘴”应该是高邮的方言吧不管走到哪里,都记得家乡的语言,表明对家乡很眷恋。师:不变的乡音,令人倍感亲切。(板书:方言之美)生5:我喜欢文章里面很多的短句,短短的句子,读起来特别轻松舒服。师:举个例子。生6:“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师:这样短短的感叹句呀,问句呀,文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