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区位因素答题万能技巧归纳高中教材中,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因素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考点内容之一,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存在考虑问题不全面,答案要点的书写丢三拉四,语言不够科学、精练等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答题思路共性规律供大家参考。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1.地形:由题目地图判读出:①该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地势低平或地势平坦开阔,宜发展耕作业;②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立体农业等。2.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某种气候类型,结合该气候类型特点作答。如华北的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适宜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新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宜种棉花和葡萄等。3.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雪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4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如东北的黑土、黑钙土。5.土地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耕作;土地租金低。(二)、人文因素————对农业有利的区位因素1.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2.交通运输:①临近河或湖,与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相衔接,水陆交通便利;②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③距海港近;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对商品农业影响大)。3.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4.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5.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廉价而丰富。6.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资料。(三)、对农业不利的区位因素1.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2.热量、光照、水源、地形、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不足,土壤酸碱度偏高等。3.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4。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5.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6.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等。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1.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2.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等),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工业3.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4.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丰富,水源充足,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二)、经济因素1.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接近消费市场,主要指市场指向型工业。2.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成本低。3.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廉价且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4.技术(科技、教育):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工业。5.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6、信息(三)、社会因素1.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如为解决就业将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2.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如“三线”建设。3.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4.工业基础、社会协作因素等(四)、环境因素1.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或者在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2.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污水处理厂宜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等。3.距离居民区和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4.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宜发展微电子、感光器材等对环境敏感的工业。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一)自然因素1.地形、土壤: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①平原区位: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农耕,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