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爱后进生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其中师德是比较受社会和教师关注比较多的。而教师师德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热爱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好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后进生。正因其差,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关键词:师德热爱学生留守儿童后进生家访问题产生的背景:我们班的赵文平,因为天生慢性子,动作慢,学习、做事拖沓,又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打工,平时对他缺乏管教。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没什么文化,比较溺爱他。他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也很差,一年级的时候成绩就和班里同学相差二、三十分。到了二年级开始不及格,语文就考四十几分。他很贪玩,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几天,他就会积起一大堆作业没有完成。而且课堂上出洋相、找理由。面对这种情况,他家长不是配合老师管教,而是说孩子小时候就是要多玩,这样身体才好。作业没写完不要紧,以后大了就好了。罚他打扫卫生,家长甚至到校长室闹事。这样他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作业到了“你让我补我就拖,拖到家长来领我”。问题情境描述:面对赵文平及家长的态度,我有时也真是气极了,不想再管他,由着他去吧,等到他大了让家长尝尝自己种下的苦果吧。但静下心来想想也挺可怜他的,自己天资不聪明家长又不明事理。面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做通家长工作方面入手多次进行家访。开始去的时候,我只报喜不报忧,拉拉家常,聊聊家长的不容易,孩子的健康情况等降低了家长对我的抵触心理。慢慢的,在表扬孩子的同时表示惋惜,“文平现在的作业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如果他在写作业的时候不玩就好了”,“孩子,近来听写都对了,同学们高兴得给他鼓掌呢!要是能在家家长配合着听写,效果就更好了”,“我发现了,文平很聪明的,昨天那个问题他回答得那么到位,要是能多读几遍课文就更好了,其他的问题他一定能很快的思考出答案的。”我尽最大的可能表扬、关心赵文平,在与家长搞好关系,树立家长的信心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他的辅导力度。一次,因为作业又连续几天没完成而中午留在教室里补作业,我打电话让家长给他送点吃的。过了一会儿,家长气冲冲的空着两手来了。我想:完了,又捅马蜂窝了。没想到,家长的一通咆哮,没有冲我而是冲着她孙子,最后还留下了一句:以后写不完作业不用想着吃饭,我也不可能来领你了。面对我,家长第一次道歉:程老师,真是对不起,总给你添麻烦,孩子真是不争气!那天中午,家长真的就没让孩子回家吃饭,还一再嘱咐我也不能给他饭吃,让他提前尝尝以后没有知识文化吃不上饭的滋味。面对家长的这个转变,赵文平深感意外,他的表情明显的由等待时的有恃无恐到见到家长时的得意,听到家长怒吼的愕然、看到家长离去时的茫然、不知所措,最后看到我不松口时所表现的委屈、焦急,到最后无计可施。就刷刷刷地写起作业来。我想今天的教育我收到了效果,赵文平说,那天直到下午放学回到家,家长也没给他个好脸色,一直等到晚饭的时候才准许他吃饭。对于这件事,我和他谈心的时候,他表示挨饿的滋味真不好受,以后再也不敢不学习了。问题解决结果:坏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要改变也不是几天就见效的。因此,赵文平后来也多次出现反复,但是因为我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他有了家长的监督,同学们都热情地帮助他,我也时时提醒他,他的情况也有了较大的好转了。终于在今年下学期,他基本改掉了两年来不完成作业的习惯。在二年级的第一单元考试中,他的语文成绩都及格了。家长每次遇到我都说:“程老师,真是太感谢了,没有你,文平就不会取得今天的进步。我们太感谢你了。”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论,高尔基也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他鼓励、鞭策孩子,大大推动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远比渊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