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在论述类阅读中主要指:①新词语、新概念②代词或指代性的词语③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特定的表达作用【例1】(2010·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设题: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的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文中说:“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文化是不断变化的,“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先秦两汉文化也不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答案:D类型二:主观题【例2】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设题:“兽类”的含义是什么?哪个词说明了书籍的作用?答案:“兽类”指野蛮庸俗。“梯子”说明了书籍的作用。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类题型答题指要设问模式:客观题:①下列对于“xx”的理解(表述、说明)正确(最恰当、不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表述,不符合“xx”特征的一项是?主观题:根据文意,写出“xx”的含义(内涵)解题思路:①先确定概念所在的位置②然后确定信息区间(以一段为多)③再在上下文寻找对这个词的解释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文中重要句子包括:①含义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②表现主题思想或层次的关键性语句(文眼)③内涵丰富的语句,形象生动的句子④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⑤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长句子)⑥难理解的比喻句(从喻体找本体)类型一:客观题【例3】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大学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积极推动民族进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领受现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觉自律的独立人格、民族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又能够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其个性和才华,为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脚踏实地的贡献。因此,今天重提“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守护知识分子代代相继的可能性。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逐渐地遮蔽了。对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