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程担负着“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21世纪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育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学生上机操作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辨别信息是非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操作的优良品质。现根据10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个人观点,浅谈一下如何上好课几种方法:关键词:导入、引导、兴趣、任务、展示一、提神的导入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在我的印象中,每当我开始第一句话是“请大家把书打开到多少页时”,学生们总没精打彩的,如果第一句话是“今天带大家先做个游戏,或者说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个大事”,等等,诸如此类的语,学生们的情绪就立刻调动起来,全神惯注的倾听下文。一个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探索动画奥秘》这一活动时,我就首先播放一段时下最流行的动画片与大家共享,接着再放几个简单的动态手机待机图片,让学生感受有何区别,……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总之,上课伊始,巧设“导语”,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从而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二、教师的引导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是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用极负诱惑力的语言,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唤起学生学习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诱导,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要让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就必须用平时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片段,这样实实在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因为许多软件跟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学生学起来就比较感兴趣。比如学过暴风影音可以播放音乐,学生就会自觉去操作播放视频;学过桌面属性的设置,学生就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桌面弄得漂亮一点。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兴趣,解决了好奇心之后,就会想要去“怎么做”。通过教师的课堂简单演示分析,再加上好的引导,可以在课堂中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去创新。学生自己就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多方寻求答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掌握理论知识,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亲自动手实践,看到自己成果,体验收获的快乐,从而进一步引发探究的意识,勤于操作。三、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我在上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大多数是抱着上网玩的心态来上课的,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游戏转移到学习信息技术上?我认为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待信息技术课的态度问题,很多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知识,上课都是抱着玩的心态,认为学不学都无所谓,尤其是初中阶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