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3、通过讨论、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拉萨天空之蓝、之美以及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产生对拉萨的这种圣洁的美的向往与追求,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培养自己对美好的事物有热爱向往之情,善于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纯净”“明洁”等,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能用朗读或描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难点:用不同形式地朗读来学习课文第二小节,想象句子所表现的意境,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小组检查汇报结果,集体订正3、自主展示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的。4、揭示课题,板书:拉萨的天空【设计意图: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本活动实际是检查学生的课外作业,学生在课前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此信心强大兴趣高涨。】二、品位语言,欣赏蓝天1、展出图片,现在我们来到了遥远的西藏,来到有名的“日光城”拉萨,看见了拉萨的天空。拉萨的天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湛蓝、透亮)2、让学生美美的读背诵第一节。3、激情总结:是呀,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那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片湛蓝、透亮的天空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用笔勾画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然后再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课堂上,要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尊重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4、自主展现蓝天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随机指导朗读。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交流感受:①“碰”、“摸”你知道了什么?补充资料:拉萨位于海拔3658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近,触手可及,这里的一切都被湛蓝所包容、所浸润。②在拉萨,说话的声音可以“碰”到蓝天,伸手可以摸到“蓝”天你想到了哪句诗?美美地读:人们总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从海拔高度上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没有污染,没有噪音,生活在拉萨,生活在西藏,就是生活在天堂。谁能把这种奇妙的感觉读出来?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①理解“掬”“掬”是什么动作?请同学们做一做。我们总是掬水洗脸,拉萨人真的每天掬蓝天洗脸吗?那“掬”妙在哪儿?②及时小结:由此看来,拉萨的天空可不单单是美,而且还很奇妙难怪人们要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谁能把这么奇妙的感觉告诉大家?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情况。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①生活中什么东西可以用“纯净”“明洁”来形容?②多么美的色彩呀——蓝、白、绿,相互映衬,蓝的更蓝,白的更白,绿的更绿,谁能把这独特的美丽画卷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③变换出示句子: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男女生对读,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对读,体会在节奏上和整齐对仗的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①练习背诵:这么美的天空,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呢?试着背一背。【设计意图:凭借具体的语言并借助音乐和图片感悟、想象、体验课文的意境,通过多种方式品读词语,感受句子的结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丰富语汇,感受语言美。】6、师生合作朗读课文,感受“神往”①是呀,看着、想着,想着、看着,忘了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这因为——(男生)“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②别人叫你,回答一声“来了”,双脚却不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