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2006-2-5)作者:杨建生转贴自:上海教育第2005-11A期|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教育体制和学校课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多年来,俄罗斯先后制订颁布了若干个有关教育和课程的规范性法规文件。其中,2004年3月俄罗斯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使得小学课程标准更新了12%,中学课程标准更新了30%。新课程标准对普通教育的每个阶段的总体标准、总的能力、技能和活动方法分别作出了规定。小学课程标准:注重个性和能力俄罗斯小学国家课程标准的目标在于实现俄罗斯初等学校新的个性发展模式,要求保证实现下列主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对科学的兴趣,形成学习愿望和能力;培养道德感和美感,培养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情感、价值态度、立场;掌握系统知识、能力和技能,完成各种活动的经验;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优先形成基本能力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促进课程整合,防止课程的孤立和学生负担过重。小学必修课程包括:俄语、文学阅读、外语、数学、周围世界、造型艺术、音乐、技术和体育。比如,三年级有技术课程,学生必须学习《计算机实践(应用信息技术)》;而俄语和文学阅读有两种方案:用俄语教学的学校和用地方语言教学的学校。外语从二年级开始学。具体能力要求认识活动: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变化;根据观察、经验、分析信息的结果口头描述事物,并判断有没有成功达到预定的目标;比较事物特征,分析比较的结果(回答问题“像什么”“不像什么”);通过不同特征对客体进行归类,区别整体和局部。实践活动:运用有关仪器和工具解决实践问题,利用已经学过的最简单的知识来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在合作的基础上解决创造性问题,制定活动计划,解决问题要体现原创性,作出创造性作品(通知、小作文、表格),表演所描述的情景。言语活动和处理信息:学习适合于小学生的教材、艺术和科普文章;规范地朗读或默读(按照符合要求的语调、停顿以及合乎逻辑的重音);对口头与书面的文章给出标题和归纳大意。学会多种表达方法;参加对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应用计算机搜索、加工、保存信息;查字典、借助图书馆目录搜索必要的信息;把信息制成表格,根据字母和数字参数整理信息。组织活动:根据指示和示范完成任务;独立制定完成任务的合理计划(回答问题“为什么、怎么做?”“为了达到目标需要做什么?”);确定检验方法和评价方法(回答问题“获得的结果是这样的吗?”“这样做对吗?”);确定产生困难的原因,能够预见困难(回答问题“可能出现什么困难?”“为什么?”)找出错误并纠正。合作学习:能够协商,分配工作,评价自己的贡献和活动的总体结果。初中课程标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自我确定俄罗斯初中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适应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特点,不仅注重知识性,而且注重教育内容的实务性,以不断提高教育的动力,最大程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满足学生要求和兴趣。课程标准要求实现下列目标: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技能和实践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对世界的总体认识;获得各种实践(个人的和集体的)经验,认识和自我认识的经验;选择接受学术教育或是职业训练。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有意识地选择生活和职业道路,初中生要学会独立树立目标和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获得的经验。必修课程包括:俄语、文学、外语、数学、信息和信息通讯技术、历史、通识(包括经济和法律)、地理、自然、物理、化学、生物、艺术(雕刻艺术和音乐)、工艺、生活安全理论、体育。具体能力要求认识活动:通过各种方法(观察、测量、经验、实验、模型和其他)认识周围世界。确定认识客体的结构,寻找和划分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机能联系和关系;能够用阶段、环节来划分过程;划出因果关系。实践活动:在所给算法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算法解决问题。按照提供的一个或几个基础范围对事物进行比较、对比、归类、排序;能够区分事实、意见、证据、假设、道理。分析不复杂的实践情境,作出假设,理解在实践中检验假设的必要性;利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