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对句子的指导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内容平平淡淡,叙写不详细,语句毫无生动感可言,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作文内容不具体的表现。文章内容要具体,是小学语文大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内容写具体,是作文指导中的一大难题。下面谈谈笔者在数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指导学生做句子练习写一篇内容完整生动的文章犹如建造一座漂亮的房子。句子就如同是这座漂亮的房子的砖瓦。只有先把最基本的材料——“砖瓦”准备好了,才能顺利地把房子建造起来。因此,笔者认为在平时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做句子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造句、扩句、比较句子,使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有所感悟。例如,用“注视”一词造句,笔者出示这一组句子:1.翠鸟注视着河面。2.翠鸟纹丝不动地注视着河面。3.美丽可爱的翠鸟纹丝不动地注视着河面。4.夏天的傍晚,美丽可爱的翠鸟纹丝不动地注视着河面。5.夏天的傍晚,美丽可爱的翠鸟站在河边的苇秆上纹丝不动地注视着水平如镜的河面。通过比较,学生就会知道要想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必须适当地加上修饰限制的词语。在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的基础上,就要进一步要求他们把话说得具体一些。具体和生动密切相关,离开了具体的描绘,文章就不可能有活的形象,生动也就失去了依托。所以,生动性取决于具体性。二、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词、句是文章的最基本的元素,词、句丰富写出来的文章也就生动、优美感人。小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究其原因归根到底是缺乏词汇。例如,描写老师时,总是“夜深了老师还在昏暗的灯下批改作业。”,写同学做好事则是“帮人推车子、扶老年人过马路”。描写人物外貌时男的总是:“留平头、四方脸、高鼻梁”女的则是:“苹果脸、羊角辫、小酒窝”这样,写出来的人没有个性,毫无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一条就是丰富学生的词、句,指导他们随时积累好词佳句。如:教师可把有关描写工作、外貌的等词语摘录下来并分类,抄写成“形容人物工作方面的词语表”“人物外貌描写词汇表”,供学生选用。如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坚持不懈等;步态:健步如飞、左摇右摆、步履迅速、脚步沉重、蹦蹦跳跳、令人发笑等等。三、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小学生作文,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在写具体的同时,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可采取如下三点做法:1、了解他们的爱好,让他们写自己最喜爱的事物。学生对自己最喜爱的事物,不但了解它,而且熟悉它,同时对它还怀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以他们的“喜”和“爱”为题的作文,一般都能写出真情实感。2、让他们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不宜过多地设框套。才开始写作的小学生还不能在作文中兼顾多方面的要求,特别是额外的框框套套。基于此,教师不必强求他们按照统一的提纲写作文,即使要写提纲,也最好由他们自己拟。不必预先要写什么内容、怎样组织句子,都进行一番训练,那样做,会影响学生的纯真而美妙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教师的作文指导是面向全班学生的,但学生的习作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与学生个人的习作素养或者说习作基本功有很大关系。要提高学生自身的习作素养,他们就应当多记、多看、多读、多说、多听、多仿、多练、多思、多改。多看,就是勤于观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读,即广泛阅读,课内加强,课外延伸;多说,即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听,就是时时、事事注意倾听,获取信息,摄取材料;多仿,即仿写优秀之作,学习人家如何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不管怎样的途径,学生都应随时记录积累的语言,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品味语言,最终内化为学生脑中的“储存”,用时“呼之欲出”,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习作何谈不具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