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人们会有什么选择呢?无路可走,怎么办?投水屈原孔子、孟子?回家教书陶潜归隐当然也有反抗,如陈胜!那么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告诉我们什么?请打开课文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鲍鹏山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生平行事,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简介《庄子》为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内篇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甚至羼入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从全书总体说,唯心主义的本体论、相对主义的循环论、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无为的政治主张、虚无的人生哲学,构成了庄子学派的基本倾向。同时,书中也有不少辩证的因素,尤其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批判,不遗余力,十分深刻。鲍鹏山大学毕业后在青海工作,曾任青海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导师,现为上海电视大学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行文脉络。(2)理解庄子的精神世界及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请高声朗读全文,思考: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有隐士风度、不屈从权势、自由地活着这篇哲学随笔中支持作者观点的具体材料只有一个,你们能找到吗?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庄子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1、“对人类的怜悯。”2、特定的历史背景怎样的时代?摘录课文句子。怎样的时代?摘录课文句子。荒唐与罪恶,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天下污浊,无赖,无理,无情,无聊,无所顾忌,无所关爱,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人们是怎样评价庄子的?你又怎么认为?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肚;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怎样理解胡文英一段话中的“是非不管”与“终不下手”?下文说到庄子的笔锋荒唐到极致,态度偏激到极致,《庄子》中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所有这些都是“是非不管”的表现。看庄子拒绝权势媒聘的故事,也能明白他“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终不下手”,就是不谋官职,不付诸行动。在作者看来,庄子的精神境界究竟是怎样的?庄子的精神世界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不断冲突的内心世界。一方面,他对人类充满怜悯,最多情,最温柔宽仁,最敏感,因而最脆弱,最易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对污浊黑暗的世界,冷眼看穿,冷酷犀利。庄子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哲学困境”,他徘徊其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作者对庄子表示激赏的态度,认为他的怪诞与孤傲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他独立的人格,清洁的精神,推崇备至。作者对庄子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充满敬仰爱戴之情。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找出课文的原句“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然生爱”三个短语的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