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餐桌上引出的话题》教学设计江岸区光华路小学周欢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子话题《餐桌上引出的话题》。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让更多的城镇孩子不知道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因此虽然本课的教学对象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但由于他们从不用为吃穿操心,也就不会去关心它的来源,所以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了解与关注,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是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最熟悉的自己家的餐桌开始,由近及远,再把视角投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领学生回到熟悉的生活中,回顾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从而感受农业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了解衣食之源的知识,知道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此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并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设计思路教材呈现的知识比较零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提倡回归生活”的理念。设计时,依据教材,巧妙整合,从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餐桌”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采用活动化、游戏化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提升。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1知识目标:了解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教学重点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教学难点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CAI课件;2.体验活动道具教学过程课前渲染: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老师想出几个谜语来考考大家,大家都知道,我们湖北是个美丽的鱼米之乡,老师要请大家猜的谜语就和农作物有关,听好了,看谁能猜出来;高高的杆上长出来,层层的叶子包起来,胡须长又长,身体黄又黄。猜出来了吗?(生:玉米)真聪明,别骄傲,还有一个;小时青青一颗草,老来黄黄结珠宝,秋风吹来金浪滚,给人贡献可不小。(生:稻子)师:不愧是鱼米之乡的孩子,几个小小的谜语可难不倒大家,想想,我们刚刚猜出的谜底都是些什么呀?(生:粮食)对,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粮食有关。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上课!(生起立)一、谈话引出粮食的丰富及重要性1.谈话引入粮食话题师:同学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日三餐,谁来说说,今天你的早餐或者中餐都吃了些什么?生:米饭;面条;饺子;稀饭;鸡蛋;牛奶…师:看来,同学们吃的可真是丰富!(课件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的早餐),那么,这些丰富的食物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来说。生:面条是面粉做的。生:蛋炒饭是大米做的。师:面粉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不小,用它能做出许多好吃的来,你知道这面粉是用什么磨出来的?生:小麦师:大米是我们最好的朋友,是什么脱下了金色的外衣,变成了又白又胖的小米粒呢?生:稻子2.感受粮食的丰富性师:今天呀,老师把它们都请到了我们课堂上来,(课件出示小麦和稻子图)其实,它们俩可是一家人,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粮食(板书,继续课件出示几种粮食)还有我们刚才谜语中猜到的玉米、经常吃的山芋、能磨出豆浆的大豆都是粮食家族中的成员,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