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几年来,我一直担任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数学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那么,高年级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让学生“爱上你”1、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将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为此,我们必须处处以身示范、严于律己,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同时,教师在讲授数学时应有一种愉悦感,不将其看成是一种劳动,而应看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放松的好方式,因为学生善于觉察教师的喜怒哀乐,他们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自己对数学的态度、对数学的喜恶,所以要用教师的快乐和兴趣去感染熏陶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快乐地在教自己的课,那么学生也将以快乐的情绪去接受,去学习。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信任、互尊、互敬、互助关系。要使学生热爱老师,老师首先要关心和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为学生如何战胜困难出谋划策,想方设法使学生忘掉不快,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常和学生谈人生哲理,常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不怕困难,积极向上。教学任务的完成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来实现的,教育要永远以人为本,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不能高高在上,让学生感到压抑。3、善待每一位学生厌学是学习的大敌,差生更是受害对象,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从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出发,面向全体,了解学生实际,对各类学生分层要求,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减少各类学生间的对比。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缩短心理差距,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不讽刺挖苦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使学生从忧虑中解放出来,他们的兴趣、潜力就能发挥出来,成绩自然就会提高。二、让学生爱上你的课1、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存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2、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兴趣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的提问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提问要避免随意性,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适时;要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而生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3、制造悬念、培养兴趣制造悬念,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怀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认识过程。最终,悬念得以解答,使学生获得知识,学得乐,记得牢。如:在教学了分数的二重性后,讲解“有两条同样长的绳子,从第一根上剪下,从第二根上剪下米,剩下的绳子哪一根多?”这个问题时,我先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去猜,学生当然是争论不休,然后我将学生分成三组,给他们分别规定了两根绳子的长度为2米、1米、0.5米,让他们去算。结果大家发现,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答案,在没有告诉两根绳子长度的情况下,剩下的绳子也是不能确定的。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归纳,大于“1”时的情况,等于“1”时的情况和小于“1”时的情况,这样,比一一给学生讲解要好得多。4、动手操作,发展兴趣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我便注意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如:在教学了圆柱体的体积之后,我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圆柱体的实物,进行现场测量计算,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