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瑶海区马岗实验小学钟先云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一、巧用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数字的用处”时,课始,执教者创设了这样一个的情景:生活中一些数字的代表什么?如120、114等等,生活情景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努力地去探索新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在教学“平均数”时,我请一名同学唱歌,请五个小组长和老师当评委。当评委亮分后,学生发现分数不一致,究竟按谁的意思办?经过争论只有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出的分数才最公平。这时,就可以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这样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孩子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知道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外,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我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挖掘现实生活中多样素材,巩固新知。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例如:执教者让学生观察邮编号码,身份证,说说这些数字的含义。四、深入学生现实丰富的生活,应用新知。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例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可请学生思考车轮为什么不能做成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而要做成圆形呢?又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问学生为什么电杆支架、自行车支架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长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后,请学生计算如果给教室铺地砖,需要多少块地砖等等,这样学以致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事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