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标准对中考命题的影响——兼谈2013年中考命题的趋势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薛翰铭2012.12一、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一)2013年中考命题的依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二)2013年中考试卷的结构试卷模块分值比例全卷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分值120分17分7分30分16分50分比例(%)10014.25.82513.3341.67说明:阅读共计为46分,约占全卷总分的38.33%;写作为50分,约占全卷总分的41.67%。阅读和写作分数合计为96分,约占全卷的80%。全卷共23小题,满分为120分。①积累和运用部分共6小题,计17分。②综合性学习部分共1小题,3-4个子问题,计7分。③阅读部分共四大题,15小题,计46分。④作文部分共1小题,计50分。(三)2013年中考试卷的题数(四)2013年中考试卷的难度整卷难度保持在0.65左右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四种难度试题的分值比约为4:3:2:1(五)各地评价报告反馈的问题1.语文试卷整体难度能否降低一些。2.部分试题的评分标准能否灵活一些。3.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否应突出地域文化特点。4.是否应采用高考模式,卷、卡分离,主客观试题分离。5.经典诗文默写试题中个别诗文过偏过难,尤其是所选现代诗文句子的经典性不够。6.作文命题的突破与创新问题。(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几个问题1.现代诗文默写的考查范围。2.古代诗文默写的考查范围。3.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与形式。4.文言文阅读的课外选材问题。二、新课标对中考命题的影响(一)新课标对中考命题的影响现状:1.2011年底颁布,2012年9月施行。2.初中语文新教材现在还未使用。指导思想:命题时注意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神和导向。(二)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1.新课标集中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新课标提出“继承和弘扬”两个传统: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3.新课标反复提到“语文素养”这一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包含语言积累和语感,语言感悟、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读书的兴趣、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有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以及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发现、创新能力等等。4.新课标针对语文学习(不仅限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了“联系”“整体”的思想:“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着眼于不同语文学习活动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着眼于课内与课外、学语文与用语文之间)、“整体发展”(着眼于三维目标的整合)。5.新课标进一步强调要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求扩大阅读量,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新课标特别写上这样一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对于课外阅读,课标也格外重视,阅读量有具体要求,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新课标还将“课外阅读”纳入评价之中,有利于保证课外阅读要求的落实。6.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的表述,加强了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功能;增加了对“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的要求。连续文本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依据其内容及目的可以将连续文本分为描述、叙述、说明、论证、指导、附录材料等不同的形式。非连续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要求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7.新课标提出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必要的语文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的要求。其中,明确提出了语法修辞方面的要求。8.新课标提高了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将识字写字教学延伸至义务教育全过程,在加强写字教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并提供了“基本字表”。9.新课标继续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同时还要求“抵制抄袭行为”。还提出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10.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