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一、按与拖拉机挂接方式不同分:牵引犁、悬挂犁、半悬挂犁等。1.牵引犁构造:主要由牵引装置、犁架、犁轮、犁体、小前犁、圆犁刀、升降机构及调节机构等组成。特点:①犁体纵向尺寸不受限制,因而可配置较多犁体。②结构复杂,重量大。③转弯半径大。④金属消耗量大,价格高。2.悬挂犁构造:悬挂犁较牵引犁结构简单得多,它一般由犁架、悬挂架、主犁体、犁刀、调节装置和限深轮等组成。特点:①机动性强,转弯灵活。②金属消耗量小,重量轻,造价低。③对拖拉机驱动轮增重效果好。3.半悬挂犁构造:犁的前端由拖拉机悬挂,后端是限深轮和尾轮机构。其结构分别取前二者的部分而组成。特点:①重量较牵引犁轻约1/3,但犁的纵向尺寸亦不受限制;②机动性较牵引犁好。4.翻转犁(双向犁)翻转犁分左翻和右翻和水平翻转,其主要优点是:耕后地表平整,减少地头空行程,提高工作效率。二、犁耕土壤比阻Kt:在标准工况下犁耕时,土壤单位横断面积上的纵向水平阻力。所谓标准工况下,是指采用标准犁体,在常用耕深范围内,常用耕速下及适耕水分时进行测力,计算得出Kt。犁耕土壤比阻比较直观地判别耕层土壤耕作的难易程度。三、主犁体功用:切开、破碎、翻转土壤,以达到覆盖杂草和残根、疏松土壤的目的。组成:由犁铧、犁壁、犁侧板、犁踵、犁柱等组成。有的犁上为了加强犁的翻垡作用还有延长板。四、犁侧板犁侧板位于犁铧的后方,工作时承受并平衡犁体所产生的侧压力,保证耕宽稳定。多铧犁最后一个犁侧板受力最大,磨损严重,一般都装有可更换的犁后踵。①犁侧板在水平面内的配置为了使沟壁的反力作用在犁侧板的后端,以增加犁的耕宽稳定性。应使侧板前端离开沟壁线,即有一定的水平间隙,其值一般为5~10mm。②犁侧板在垂直面内的配置犁侧板前端距沟底平面的距离,称为垂直间隙。垂直间隙的存在,减少了土壤对犁侧板的反力,这样才使犁的限深轮上承受一定的支反力,从而使犁的耕深保持稳定;同时增大了入土隙角,以利犁铧入土。一般垂直间隙为10~20mm。五、土垡的翻转的过程(画图)在工作中,铧式犁犁出的矩形土垡。其中铧刃切出其宽度b,胫刃切出其深度a。该土垡在犁曲面上的运动方式有三种:滚垡、窜垡和滚窜式。在北方通用犁中多用滚垡形式。在研究土垡运动过程时,有三点假设:①土垡断面形状在翻转过程中不变,一直是矩形;②土条不断裂;③翻转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棱边与沟底相接触。六、高度调节机组:工作时,拖拉机液压系统处于“浮动”状态,耕深由限深轮控制。七、导曲线:熟地型犁体,要求其碎土性能好些,将导曲线设置在位于距铧尖2/3耕宽处的平面上。半螺旋型(翻土型)犁体,则位于铧的末端。对于相同开度的导曲线,位置越靠近铧尖,则碎土性能越好,反之,则翻土性能越好。八、根据瞬心、阻力中心、动力中心的不同位置,产生四种不同的牵引状态:正牵引:π2位于中心线上,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线。偏牵引:π2位于中心线右侧,牵引线与机组前进方向平行,但与动力中心C偏一距离e。斜牵引:π2位于中心线左侧,但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线偏斜牵引:瞬心π2的位置不确定,但牵引线既不通过动力中心C,也不平行于前进方向。九、偏牵引现象:凡是牵引线不通过动力中心而造成机组偏转力矩,使拖拉机产生自动跑偏的情况,称为偏牵引现象。(1)偏牵引调整的实质通过调整下悬挂点相对犁架的位置,来改变π2位置,从而改变牵引线方向,以达到消除或减小偏转力矩的目的。注意:在调整中应该保持耕宽不变,应互相照应。(2)调整方法①先平移悬挂轴(在装有耕宽调节器的犁上可只移动左右悬挂点)使牵引线通过动力中心,而形成斜牵引现象。②调整后可能造成犁铧偏斜,则可通过改变下悬挂点前后位置的办法来消除偏斜。十、牵引犁的主要调整1.耕深调整作业中根据耕深要求,及时转动耕深调节轮,缩短丝杠长度时耕深变浅,反之则耕深变深。若由液压控制的犁,则改变活塞杆上定位挡板不同的位置,就可得到不同的耕深,上移则增加耕深,下移变浅。2.水平调整作业中要求机架与地平面保持平行,才能使左右铧的耕深一致,否则转动水平调节轮加以调整。3.尾轮调整垂直调整:保证最后一个犁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