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政治伦理答案【篇一:河北省唐山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儒家廉德思想任松峰“”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廉,棱”“”也。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而这些含“”意也正是儒家所追求的道德修养。儒家如何释廉呢?《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晋书〃阮种传》中说:“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所以,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政治实践中。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腔浩“然正气的节操。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那般的清明气象。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节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1“”.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b“”.墨子认为仁人之士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首先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b“”“”.汉代以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