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有人说:一种习惯改变一种命运。可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呢?在小学当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注意力的培养。面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存在一种好动、好玩、注意力容易转移的年龄特征。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行为习惯上还是一张张白纸,等待老师为他们规划“蓝图”。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场所,良好的注意力是学生行为习惯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把金钥匙。如何用注意力这把金钥匙打开智慧大门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第一,在游戏中发展注意力。前苏联比都霍娃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要求幼儿把各种彩色的纸条分别放在颜色相同的盒子里,比较在游戏中与单纯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幼儿的注意力,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的注意力可持续22分钟,6岁幼儿的注意力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何时多50%,然而在单纯完成任务情况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26分钟。从这个实验表明,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儿童的注意力。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当中有意识地创设多种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增加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让一个班学生做了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这个班学生在搭积木这个游戏中不仅认识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还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图形的特征。而另一个班,我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通过直观地观察图形来认识了解它们的特征。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抽象,很难理解,甚至让一些学生感到枯燥,分散了注意力。可见,我们应该把握学生爱动,爱玩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贯穿多种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注意力。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兴趣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的引路石。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他们无意注意也会被吸收到学习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接触到学习的难度,从而克服对新知识陌生的畏惧心理。第三,学会倾听。要保持一种良好的专注状态,使自己的注意力不分散,学会倾听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注意力的好办法。学生通过听同学说,老师说,从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从最开始的无注意到有注意,让注意力在倾听当中得到砺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养成良好注意力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条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训练过程;只有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才能奠定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不仅是现在学习的需要,更是今后学习,工作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