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马海燕【教材分析】《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尤其、吩咐、挑拣”等词语,规范书写“谢”“拣”等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3.学会抓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4.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验桂花香。【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桂花香。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初识“桂花雨”1.金秋时节,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桂花雨》2.质疑:“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3.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口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1.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gao()饼you()其新xian()xie()落fen()咐挑jian()(1)指名上黑板补充词语,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写。(2)教师指点,并且评价书写情况。(3)理解:尤其吩咐挑拣“尤其”可以用什么词语代替?“吩咐”什么意思?我和你谁吩咐谁?在家里谁可以吩咐你?你在家可以吩咐谁?“挑拣”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是“捡”?选词填空:我从地上()起一块鹅卵石。1我从一堆石头中()起一块鹅卵石。(4)读读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1)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请你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感受一下,这一场一场的桂花雨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完后,用一个字概括。(2)学生反馈。三、精读第一、二自然段,体验“桂花香”过渡:读《桂花雨》这样的文章,要读出情,要体会到这一场一场的桂花雨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感情到底是什么?我们要通过这“香”字来领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教师指导朗读。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反衬”的写作手法。4.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过渡:从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桂花是什么感情?(喜爱)因为桂花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2.请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再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3.学生反馈: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1)“没有不”换句话说就是——(2)“浸”原意是什么?这里指……?(3)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感受?(4)是呀!村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桂花香里。这时,请你们再次来读一读这段。(5)指名读。(6)齐读。4.小结:琦君小时候就喜欢桂花真的仅仅是因为它香气迷人吗?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是否有新的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延伸1、读读抄抄书后3词语。2、熟读课文。3、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一植物,写明喜欢它的原因。附板书设计:2桂花雨琦君情香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