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新教育初探教育正呈现出一系列创新的变革趋势,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的任务已摆到了尤为突出的位置。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倍受幼儿园的重视。许多研究表明,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教育的一场深刻革命,同时也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教育是一种实践,它体现在我们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且创新能力与其它能力一样,存在着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其发展潜力越大,因而人的创新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开发。因此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从身边做起。一、树立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可能会表现为幼儿会时不时的提出一些很调皮的问题,例如:如果狗是主人而人是宠物,会怎样呢?或者他会做出一些不守规则的事情来例如:幼儿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往最高处爬,其实他就是想知道从这个院子的最高处上看出去是什么样子的,而往往有时这些行为会被老师在不知不觉中制止。大多数时候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会打破老师建立的正常秩序。这时教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行为的正确态度就尤为重要了。如,在角色游戏“小美发廊”活动中。幼儿虽已获得了如何让招待客人的知识经验,但在给客人理发的过程中,由于围在客人身上的围巾总围不住出现了问题,幼儿进行了讨论但回答却出乎老师的意料,种种回答如“让一名小朋友在后面扶着。把围巾剪破了,系在客人的脖子上。。。”答案总涉及不到用摆放在桌子上的小夹子,将围巾固定住。这时教师对于孩子做出的回答给与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孩子的回答与主题不太对应,但这毕竟是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出来的,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如果强制将幼儿的思维转移到用夹子上来,会把孩子的创意拘泥在成人格式化的思维中。如果教师在肯定了孩子的回答后,作一个侧面引导:“哎呀,原来围巾的好朋友小夹子想来帮助围巾啊!”幼儿就又回到用夹子能很容易将围巾固定住这一生活现象上来了。让幼儿即发挥了内在创造表现,同时又得到了认知的发展。心理学家康定斯坦说过:“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模仿作品更富有创新吗?”因此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会随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即当幼儿需要教师参与指导的时候,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的多一些;不需要的时候,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的少一些。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游戏中扮演一名计划者、支持者、观察者和辅导者的角色,让幼儿保持对活动的兴趣及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进行指点,及时的启发幼儿和给予幼儿更多的鼓励,并从中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做法抓住时机及时发挥辅导的作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好的发展他们创新能力。二、针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给与不同指导小班幼儿年龄小,想象、创造水平低,他们在活动中还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或肢体动作来表达,其想象创造都是在再造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带有较大灵活性。所以培养小班幼儿的创造性,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情景而且需要投放一些富有转换性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创设的空间.例如在建构房屋时,教师可通过故事,给小动物盖房子来引起幼儿兴趣,并呈现构建好的房屋,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感知,发现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进而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建构。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稳定,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培养.小班幼儿以平行游戏为主,教师要提供各种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让幼儿有机会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游戏内容及游戏玩伴.教师要注意考虑幼儿的兴趣、要求、原有的游戏水平及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从而及时的调整游戏方案,使游戏活动能始终吸引幼儿。如,在建构中几块积木一拼一搭就是他们眼中的围墙、城堡、汽车。。。为此教师应从幼儿的记忆表象积累入手,尝试进行参与,利用“小树叶找朋友”“三只熊”等活动,来启发幼儿多看、多动、多摸,积累感性经验。到了中班,幼儿从行为上更加的活泼好动了,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