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光启蒙》导学案课型:精读课时间:4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长”字的不同用法,体会“芳香的音韵”。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方法1.自读探究,读中悟情2.合作交流倾听领悟学习过程随笔第二课时一、学情调查1、默读课文思考:母亲不识字,为什么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边读边画并简单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2、你觉得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二、自主学习学习导引(一)——品读课文,感悟真情1.学习歌谣部分。①读读两首歌谣。书中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些歌谣?圈出相关词语再读一读。②“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在书中写出你的感受。③母亲想通过歌谣告诉孩子什么呢?(提示:这两首歌谣除了都与月亮有关,它们还与什么有关?)2.学习第五自然段,了解黄河故道①当时我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②妈妈这么勤劳为什么还这么清苦呢?③“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儿的两个“长”是什么意思?④说说你对“豁然开朗”的理解。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3.指导学习童谣部分①放声读一读三首童谣,读了以后,你的感觉怎么样?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有趣的童谣。(如拍手、中间加语气词、用方言读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二、精读指导1.学习1~4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2)学生交流感受(3)女生齐读2、3自然段等等)4.指导学习故事、谜语部分①母亲讲了哪些故事?“此时明月……像一尊玉石雕像。”这是一个()句,我从中感受到了()。②分角色朗读10~13小节。③这个谜语对我们来讲太简单了,可我那时硬是解不开。母亲的谜语让我得到了什么?5.感悟母亲形象①读完全文,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请联系全文说说。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小节,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三、合作探究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然后小组讨论。四、展示交流五、达标检测怎能忘记您,亲爱的母亲,是您为我__________________;怎能忘记您,亲爱的母亲,是您给我__________________;怎能忘记您,亲爱的母亲,是您使我__________________……六、拓展延伸1、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又是平凡的。历代文人歌颂过,诗词歌赋吟唱过,请搜集几篇。2、你想对母亲说什么?想为母亲做什么?拿出你的实际行动并写一篇日记。2.(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自由读10~13自然段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②交流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