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哥伦布在 1492 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你们知道吗?我国早在明代就有一位著名的航海家,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八十多年!它的名字叫郑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这位航海英雄为主人公的。出示郑和图片及简介。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航,与船有关。远,路途遥远。质疑题目: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板书:远航。二、初读全文,学习生字新词。1、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教师巡视,参与学习。2、初读课文。3 练读词语。(出示投影片)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镇定自若、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派遣、赠送、太监 桅杆 魁梧 鬓发⑴ 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你的脑子里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来呢?(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 我们把词语放回到课文里,这样就能把词语学活了。谁能回忆刚才你读到的课文,告诉大家,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风浪的险恶)哪节?5 节⑵、指名读。(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述什么的?(郑和船队)哪些地方描写了船队?找一找,读一读,感觉如何?(规模宏大,是一般的大吗?读出这种气势来。⑶ 你读书时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扶老携幼”借助场景描绘。“惊叹不已”迁移旧知识,练习说话。“镇定自若”“雄伟壮观”观察插图理解。)三、默读课文,理清层次。1 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郑和七次下西洋课文是怎样写清楚的?(详细描写第一次,略写其他六次,最后点明远航的意义)2、默读第 1—5 自然段,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第一段分成三个层次。3、组织反馈。4、谁能在黑板板书的提示下,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三、学习新课1、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郑和远航的意义。出示中心句: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指名读)(一)、规模大1、称之为顶峰,那是因为它是规模最大的,时间最长的,范围最广的。郑和远航,究竟规模多大,时间多长,范围多广呢?就让我们来到 1405 年 7 月 11 日,来到苏州府刘家河码头先去看看当年“扬帆远航”的场面吧!(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