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本节调研课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二课时。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对于本课的准备过程和授课情况,我有如下的反思和体会。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我的教学流程如下: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巩固双线桥,借助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 5 种类型→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及其比值等→分析转移电子总数→课后思考:运用转移电子总数配平方程式。如此安排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1. 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 3 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如何正确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构的基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地开动脑筋,在练习的过程中把知识点运用上去,从而有利于自主构建以氧化剂、还原剂为核心,以电子得失、化合价升降为判断依据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但是,网络构建好以后,要好好地进行练习,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所以,我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情,将本节课中重难点细分,帮助学生一一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 本节课的习题较多,但思路清晰,在 5 种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中,设计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步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我自己感觉比较流畅,分析思路清晰,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初步实现了教学目标。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也不错,个别提问较多,能调动学生,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也会有一些不足之处: 1.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枯燥,主要通过习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需要一步步扎实地讲解,但学案中设计的习题类型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