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 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简洁地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的特色和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学堂、清末明初新式学堂和现代学校的基本情况,将它们进行比较,谈谈自己的看法。收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籍,了解其编印、出版书籍的特色。情 感 态 度价 值 观思想意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建立大众传播媒体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知道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和早期的大众传播媒体产生的基本史实,了解它们对于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学习先驱者们的开拓创业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引导学生回忆设立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的改革内容。适当补充资料介绍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曲折历程,以说明封建势力的阻碍和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中国的发展而斗争的精神。对于它的历史地位,一定要强调: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全国最高、设施最全的学府和最高的教育机构,其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后,应结合楷体字内容,采用讨论法,指导学生客观评价当时的办学原则和课程内容,指出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性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封建教育的束缚的局限性。三、废科举,兴学堂首先指出“废科举,兴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在学制上的大变革。关于“新学制的制定”,讲清《奏定学堂章程》的主要内容。关于“各级新学堂的开办”,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认识其进步性,局限性,过渡性。关于“科举制度的废除”,让学生认识到其作用,局限性,废除的积极影响等。四、《申报》的创办了解报纸在中国的发展。总结《申报》的特点。五、商务印书馆的兴办比较分析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特色,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六、课堂巩固,完成作业 1、材料阅读,自我测评;2、预习第 11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