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车间工艺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热挤压型材(基材)的生产作业活动,以达到准确成形、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目的。2、适用范围适用于在本公司挤压生产的整个过程。3、职责3.1 车间主任负责指导和监督车间员工按本规程的规定操作。3.2 其他各岗位员工严格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操作。4、操作规程4.1 挤压生产工艺流程4.2 生产前的准备4.2.1 模具的准备(责任人:挤压班长)4.2.1.1 备用的模具模垫应整齐摆放在模架上,报废的模具和不能使用的模垫应及时清除出车间,防止错用不合格的模具和模垫。4.2.1.2 派模工接到生产计划指令后,组织合格模具,送抛光工处进行抛光,完毕配送机台。4.2.1.3 模具在炉中的停留时间最长不应超过 12 小时。4.2.1.4 模具加热及保温控制如表 14.2.2 盛锭筒的准备(责任人:挤压班长)4.2.2.1 盛锭筒必须保持干净,无严重磨损或大肚,否则,挤压产品将会出现夹渣或气泡。4.2.2.2 盛锭筒与模具配合的端面应平整无损伤和粘铝,否则挤压时会跑料。4.2.2.3 盛锭筒的加热元件必须完好并有足够的加热能力。否则,盛锭筒将无法达到工艺要求的温度。4.2.2.4 盛锭筒温度控制在 380°C-430°C 之间,严禁超出范围。4.2.2.5 每班上班前,应对盛锭筒进行一次清缸。在正常挤压时,每隔 20-50 支锭应进行一次清缸,以确保盛锭筒内清洁干净。4.2.2.6 盛锭筒应避免急冷急热,在正常情况下,盛锭筒应在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保温,交班时不要断电。4.2.3 铝合金圆铸锭的准备(责任人:夹棒工)4.2.3.1 根据排产单的要求选用相应牌号的合金和长度的圆铸锭,其数量由生产任务的多少决定。4.2.3.2 各机台所使用的铝合金圆铸锭必须是有炉次编号的圆铸定。4.2.3.3 圆铸锭在入炉加热之前,应作表面质量自检,自检由夹棒工负责,凡是有明显夹渣、冷隔、中心裂纹和弯曲的圆铸锭,都不应入炉加热,应将其挑选出来退回熔铸车间。4.2.3.4 不允许圆铸锭在地面上滚动,凡是表面有泥沙、灰尘时,均应清理干净后再入炉加热。4.2.3.5 出口端的燃烧器主要用作控制铸锭温度,但要靠热工仪表的准确定温来控制燃烧器自动着火和熄火,以确保铸锭温度符合工艺要求。4.2.3.6 加热炉的温度设定加热阶段设定 520°C-570°C,铝棒上机时温度控制,根据壁厚应符合 T±1.4mm 以温度控制在 460°C-540°C,TV1.4mm 温度控制在 400C-540C,具体情况根据品种、模具结构、合金种类而定。4.2.3.7 圆铸锭出炉后,应将后面的铸锭往前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