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VIP免费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_第1页
1/12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_第2页
2/12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_第3页
3/12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的建立和发展和中国古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人们开始只是从对大自然现象的好奇和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的需求上再者就是统治者的特殊需要和支持,促使了古代天文历法研究的产生,进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总共经历了产生、奠定、成熟、完善、高峰、衰落这五个演变过程,以下通过从介绍五个不同时期的天文历法成就来说明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一、西周以前的天文学知识这是天文学知识产生的萌芽时期,是西周以后天文历法体系形成必然要经历的积累阶段。1、 观象授时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确定人们的生活作息时间。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年月日有关概念的出现,《尚书·尧典》和《夏小正》历法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在考古发现中,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上家就有太阳的花纹,新石器早期偏晚时期人们已经有了日的观念,于是人们以太阳作为作息标准的“日”,应是人们通过观象认识的第一个时间单位。 而人们对月的认识,从一些遗存古代岩画中基本可以推断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才有的月的概念。据传说公元前 2400 年,新石器时代末期有了年的概念, 当时设立“火正专司”观察大火星,来经常检验历法的制定工作。以黄昏时分大火星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时,作为一年的开始,这一年春天的来临。据《尚书·尧典》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朞三百有六旬有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从这段记载可得知,帝尧时代中国人已经具备了二分二至的概念,尧帝时期 3950 年已经能对年进一步确定四季概念。从记载中还可看出当时使用的年是阴阳回归年,计算出年是366 日与今天精确值 365.2422 日只差 0.7578 日,其中又以闰月调整年月日的差成岁, 这已近似完整的系统的成文历法,该初始历法又显然是一种阴阳历,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阴阳历的最早记载。到了夏代,《夏小正》的出现,记载说明了一年各个月份都有不同物候气候,历法和物候融合在一起,足以说明是为人们的农业生产服务的。2、商周历法据出土甲骨文上的记载,商周用的历法依然是阴阳历,而商周时的阴阳历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 有平年闰年之分,平年 12 个月,闰年 13、14、15 个月,2、有大月小月之分,大月 30天,小月 29 天 3、用干支记日这还是最长的记日方法 4、已经将一天分为若干个时段。还有一点是周代朔、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