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体育活动中的保育工作中山路中心幼儿园 王予虹在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如若采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影响幼儿的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幼儿园的体育活动是幼儿素质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融保育与教育为一体的特殊的教育领域但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中,往往过多地重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锻炼的质量,而忽视了幼儿的实际需要。为了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对多种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幼儿体育活动中采取各种保育措施,保证体育活动的质量。一、活动前的保育工作(一)调整幼儿衣着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前,首先要检查幼儿的衣着是否便于运动,幼儿的活动服装要求宽松利索,对于过厚过大的衣服,要先脱下再活动;其次检查幼儿的鞋子是否适宜锻炼,检查幼儿的鞋带是否系牢,防止在活动中被鞋带抛头拌倒引起损伤。最后还要注意幼儿口袋中的硬物和衣服上的饰物在活动中给幼儿带来意外伤害。这些在活动前都要清理检查,让幼儿能安全地参加活动。(二)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 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还必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容易出汗的幼儿教师就要为其准备毛巾,便于在活动中擦汗。而体质差的幼儿或刚恢复健康的幼儿在活动中就在适当减少其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所以教师只有对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才能使体育活动更好地适应每个幼儿,使幼儿得到全面的、适宜的、协调的发展。(三)关心幼儿情绪 情绪的好坏是影响锻炼质量的一个因素。教师在活动前还必须积极地调动幼儿情绪,使之主动地积极地参加活动,既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也达到了幼儿主动锻炼的目的。而教师在活动前关心了解幼儿的情绪,还可以打消个别幼儿对体育活动的恐惧心理,增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为教师在活动中更好地指导幼儿提供了方便之路。二、活动中的保育工作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并根据幼儿的反应情况适时调整活动量。通常在体育活动中,负荷曲线的要求是从逐渐上升到相对平稳,然后逐渐下降。因而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和调节,注意负荷节奏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