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XX县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加快推进**XX县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在城市化的浪潮中,**XX县区无论是区域范围还是人口规模都急剧扩张,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特征,而城市管理却相对滞后,社区原有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管理的需求。从现有的报道和济川街道先后考察的南京、杭州、扬州、大连等市的情况看,网格化模式的建立,是加强和促进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济川街道办根据市委要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在鼓楼社区指导中心下辖的4个社区内尝试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鼓楼四社区“网格化”模式的初步探索鼓楼社区指导中心下辖鼓楼、府前、复兴、西郊等4个社区,几乎涵盖了XX县区的80%,既有最为繁华的建成区,又有正在建设之中的城郊结合部,在主XX县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4个社区在济川街道办的统一领导下,以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为目的,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服务扁平化、部门联动化”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力求做到“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务全方位”。1、科学划分网格,全面采集信息按照任务相当、区域清晰、方便居民、便于考评的原则,原则上以路为界,将每300户左右的居民划分为一个网格。4个社区共划分成44个网格(其中:鼓楼社区13个,府前社区10个,复兴社区8个,西郊社区13个),把每个网格作为社区管理的最小单元,以网格进行人员定岗,以网格开展服务活动,以网格进行工作考评。为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按照街道统一要求采集了住户基础信息。以46个主栏目和若干个支栏目将住户基本信息全部采集录入到位。对住户信息实行一次采集、经常更新、长期使用,第1页共8页达到“4个百分百”:一是对片区每户居民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户主姓名、家庭成员和工作单位等情况,做到100%了解。二是对片区主要依靠对象情况,做到100%掌握。将在籍党员、楼栋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志愿者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的情况登记造册,成为保障社区工作的优势资源。三是对片区重点弱势群体情况,做到100%关注。失业下岗、孤寡老人、残疾人、低保人员、大病重病人员等重点人群单独登记,尽力为这部分人提供便利和关怀。四是对重点稳控和帮教对象的动态,做到100%掌控。主要涵盖重点信访户、矫正人员、流动人口等,为社区的稳定和谐发展掌握第一手资料。2、建立组织网络,开展岗前培训按照“街道党政领导——社区两委会成员——居民组长——门栋楼长”的层级要求,建立管理网络。网格长由社区干部兼任,每150户配备一名居民小组长,每栋楼配备一名门栋楼长,门栋楼长由居民推荐产生,居民组长在门栋楼长中选举产生。4个社区共明确47名网格长、选举产生80名居民小组长、推荐产生432名门栋楼长。在每个网格内,网格长积极依靠和组织协调居民小组长、门栋楼长、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服务企业、老党员、老干部、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共同开展组团式服务。管理网络形成后,鼓楼社区指导中心分别举办了网格长培训班、居民小组长培训班。围绕“创新社会管理的抓手在哪里,落脚点在何处。”等问题,让每一位参训对象明白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可以简化工作流程,缩短服务过程,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从而实现社会管理的扁平化和精细化,服务群众零距离。具体明确了网格长、居民小组长和门栋楼长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一岗多能应该做好哪些事,发挥哪些作用等等。通过集中学习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了网格长、居民小组长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工作站点网格长是网格化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街道办在鼓楼4个社区紧扣这个环节,加强运行机制建设,规范网格长的职责行为,着力加强工作考评。重点建立了八项制度:一是社区网格第2页共8页长工作职责,二是社区网格长目标管理考核奖惩意见,三是社区网格长月度工作考评制度,四是学习培训制度,五是工作例会制度,六是服务承诺制度,七是工作督查制度,八是月度考核奖惩通报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让群众满意。为了真正实现零距离接触群众,面对面服务居民,街道办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