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实施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把均衡发展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以此指导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下大力气改造薄弱学校,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差距,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使得各地区的学校教学资源也分布非常不平衡,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一大批的薄弱学校,从而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择校热”、“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产生。因此,改造薄弱学校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首要工作。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改造规划,加大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教育部门对薄弱学校进行重点的教学改善,提高教学质量。二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要给每个地区的学校制定一个标准,使得每一个学校都没有多大的差别,从而杜绝“择校热”等现象,来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的发展。三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用信息技术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现在这个社会,信息化道路是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走的,所以学校在建设方面也必须要紧跟信息化的步伐,使得每个学校都能够拥有信息化的技术,走得比较前面的学校要带动走的比较慢的学校,来达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与流动的优化机制加大各个学校间的教师的交流,让他们有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空间。优秀教师经常到比较薄弱的学校去任教,充当教师模范的作用。可以适当提高“模范教师”的工资,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五深化升学制度改革,实现生源质量均衡化杜绝升学考试,来解决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局面。使学生分配均匀化,从而来缩小各个学校间的差距,来实现教育生源的质量均衡化。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