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袁桥初中八年级语文组 主备:李兴红 审核:丁志勇 2013-11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 1 课时)【教学目标】 A.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 。B. 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了解总分的说明结构【活动方案】导入:活动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加粗词语注音。池沼( ) 轩榭( ) 重峦 叠嶂( ) 丘壑 ( ) 嶙峋 ( ) 镂空( ) 斟酌( )(独立完成——组间互阅——评比优胜小组)活动 2:通读全文,整体把握。A 级: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B 级:阅读 3——6 节,说说依次写了什么?跟刚才所学内容有何关系?C 级: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阅读 7——9 节说说力求图画美,还应注意什么?活动 3:再读课文,探究方法。 A 级:阅读第 3 段,概括大意(本段的中心),分析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提示:主要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借以突出苏州园林布局方面讲究“自然之趣”(美术画)而“不讲究对称”(图案画)。 B 级:仿照刚才 A 级活动,探究 4、5、6 段的说明中心及方法。C 级:结合刚才活动,归纳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种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个性调整教学反思: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 2 课时)【教学目标】A.进一步把握全文说明顺序。B.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开发区袁桥初中八年级语文组 主备:李兴红 审核:丁志勇 2013-11【活动方案】导入:活动 1:跳读课文,探究说明顺序A 级:略读第 7 至 9 自然段,联系第 2 自然段的总说的内容,辨明它们与全文中心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与第 3 至 6 自然段相比较,辨明它们在全文中的位置,说说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B 级:联系以前学过的说明文,说说说明文还有哪些说明顺序。活动 2.浏览课文,品味语言。A.体会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思考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完成后组内交流。(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2)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3)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4)那是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自主归纳:B.从文中找出一两句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小结:强调中心的词语,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绝对肯定的,话讲得不留余地,如“”;二是述其大概,讲带有倾向性的特色,但话讲得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