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德教书育人——我的育人故事教育案例每个孩子都需要呵护,班主任工作繁琐,但责任重大。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都细细的品味着。接到了新的一年级,我为班级取了个可爱且寓意深远的名字——豌豆班。每一个孩子都是来之不易的豌豆,希望每一粒豌豆都能茁壮成长。“孩子们,记住你们是最棒的班级,在走廊上一定要挺胸抬头。”“孩子们,你们最近读书怎么能读得那么好呢!老师好想多听几遍呢!”“孩子们,你们怎么能把清洁打扫得这么干净,老师们都在夸奖你们呢!”“孩子们,轻轻地走路是不是很简单,你们做得很好!”“孩子们,你们的书包和抽屉越来越整洁了,是不是在家认真练习过呢?”我每天都会满脸笑容的跟孩子说着这些话,还别说,这些话就像有魔力一般,孩子们们一边享受着这样的话语一边在悄悄地进步着。走路轻轻、吃饭静静、清洁净净、抽屉整洁……二,用温馨的话语架起心灵的桥梁。这样一个进步的班级正在慢慢形成,不过在这个集体中也有那么一颗颗小豌豆始终吸引着我的注意力,始终牵动着我的心。案例一学生:朱洪存在情况:上课常睡觉,不爱与人交流与转化过程:用温馨的话语架起心灵的桥梁。朱洪,在同学眼里他是那样的有个性,是那样的“可怕”。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并不可怕,可能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老师充满了反感,可能因是长期成绩不太优秀而对老师充满了恐惧,也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学习而疏远了同学,认为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有一次,上课因为睡觉而被老师叫起来,很是不满意,对老师也表现了极为不友好的态度。下课,科任老师找到我,很是委屈,因为是怕他学不会才让他听课的,没想到竟然惹了一肚子气,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我决定要与这位学生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我想走进他的内心,去了解他,去关心他,去帮助他,更要给他信心,给他力量。在一节自习课,我找到了他,我开始从他的童年谈起,开始我们的谈话是在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的,我知道原来他的童年时那样的幸福,他讲的时候也是那样的沉醉,当时光转到上学时光的时候,我明显感到他不愿意提学习,似乎那就是一个禁区,由于没有兴趣,所以成绩并不理想,十年的学习生涯有的是对学习的厌恶,当然也免不了与教师的对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教师的仇视和恐惧,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感到学习生活是痛苦的”。我在倾听中也体会到了他的那种痛苦,那种“挣扎”,我也开始融进了他的世界,换位思考中,我也就理解为什么他上课会睡觉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小学的时候,我是不睡觉,而是跟别的同学说话,给老师捣乱,现在我已经变多了。”听着这样话,我真得满是感动,我1虽然听不懂,但是为不影响别人,我选择沉默,我选择睡觉,这又有什么错呢?这简直就是一种高尚的选择。后来,我们的交谈已经变成他主动,而我被动了。后来我发现,其实他内心很孤独,因为长时间的被同学冷落,甚至嘲笑,而且有的老师也把他当成空气一样,因此,他才选择了课上的放松与课下的放纵。我回想着他那段天真美好的童年,想想现在的他,我心中充满同情。我试着问他:“你觉得你幸福吗?充实吗?”他狠狠地摇了摇头。我说,“初中生涯才开始,你不想在以后再回忆这段时光时都充满着遗憾吧,能不能改变一下,至少让它有一丝丝色彩,?你是不是也不想让老师和同学们总是对你那样的看法呢?如果这一年你再不改变,恐怕你的中学生时代的这段历史就这样结束啦,你甘心吗?不图别的,至少告诉自己,告诉自己的后代,我试过,我改变过,我没有完全虚度,行吗?”他说:“想是想,但是怎么转变,我基础这么差,什么也不会。”我说:“千万不要认为,成绩好才是好学生,成绩好才是好人,你现在需要做的是让别人看到你不是另类的,不是什么特殊人物,没有那么可怕,其实你和大家是一样的,你也是有感情的,你也有同龄人一样的心灵和想法,这就可以了,知道吗?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习惯去听老师讲课,哪怕一节课只听懂一句话就可以了,我的要求高吗?可以做到吗?”他看了看我说:“我会努力试一试的”。从他的眼神中,我感到了一种心理世界的转变。后来,他主动找老师道歉,在一次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