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幼儿 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为了评估他们的兴趣、特点和需要,以便观察更有效地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如何观察、了解幼儿提供了导向型的引导,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内涵。《指南》由学习与发展领域、子领域、目标及其若干典型表现构成,为我们全面、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幼儿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与便于我们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了解幼儿。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王思博拿起沙包玩了起来,过了大约 2 分钟,走到我面前对我说:“杨老师,我想和你一起玩。”我说:“好的。”他小步移动,甩动手腕,把沙包投到了我的手中,嘴里说着“好准啊”于是,我两人继续投掷沙包。我并不断地向后移动拉远投掷的距离,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这正是《指南》中每一个领域的目标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而我们教师在活动中的预设目标,以及目标下的活动、游戏方式,体现了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观察与引导,体现目标价值的内涵,帮助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时候把握好方向和纬度,使观察更具有目的性和操作性。 《指南》对不同的年龄段幼儿观察、发展与目标,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这就是说,我们在观察、了解幼儿的时候,不要拿《指南》当作同意标准使用,应领会目标的内涵,凡是幼儿的表现能反映目标价值的都可以用来说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表现。 在实践中,我们每天面对 20 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情况,因此,观察与了解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幼儿应有一定的计划性、目的性,要有重点地观察。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入/离园、进餐、喝水、入厕、盥洗、午睡等,我们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实际上从他们的进园就开始了。我们可以从幼儿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表现看到他们的学习与发展需要和真实的能力表现。 教师的观察了解幼儿,通过观察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的教育观、儿童观。在班上有个琪琪小朋友,非常好动、任性、自控能力极差,每次上课活动时,他总是不言不语说话,而且会到处乱跑,无论怎样去引导他,他也就能坚持一两分钟,之后仍是保持原来那样的好动;有一天,在做早操时我发现他竟然做操做的很认真,就特地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对他说:“琪琪小朋友今天做操做的非常认真也很标准,老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