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2.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教学重难点】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教师具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讨论式 启发式【教学过程】m【学生活动,教师可适当引导】先复习回顾了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然后利用鲍林近似能级图在交流研讨中我们知道了周期的划分与能级组有关,而且每个周期所含元素总数恰好是原子轨道总数的 2 倍,主量子数(n)对应周期序数。在族的划分讨论中我们又知道了族的划分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密切相关;主族元素中有这样的关系:族的序数等于价电子数,最外层电子即为价电子;过渡元素则也有一些关系:价电子排布却基本相同,( n-1)d1~10ns1~2;Ⅲ B~Ⅶ B 副族: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最后还了解了 s 区、p 区、d 区、ds 区、f 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特点。【联想质疑】我们知道,原子是一种客观实体,它的大小对其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人们常用来描述原子大小的“半径”是怎样测得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吗?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的变化是否有规律可循?w.w.w.k.s.5.u.c.o.m【复习回顾】让学生活动回忆必修课本中学过的对应的知识。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w.w.w.k.s.5.u.c.o.m其中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还有一个比较半径大小的方法:首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果电子层数一样,则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果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一样,那就比较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w.w.w.k.s.5.u.c.o.m【过渡】从现代量子力学理论中,我们知道核外电子是在具有一定空间范围的轨道上运动而且是无规则的,我们只知道电子存在的概率,那整个原子的半径又是如何得到的呢?【学生阅读】课本 P17的原子半径和追根寻源。【学生归纳,教师可适当引导】首先将原子假定为一个球体,然后采用一些方法进行测定。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固态单质的密度算出 1mol 原子的体积,再除以阿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