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 1 克、1 千克概念过程。在建立 1 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重 1 克的图钉,充分感受 1 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 1 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 1 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 100 克、500 克、两个 500 克(1000 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 100 克、500 克、两个 500 克(1000 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 1 千克就是1000 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 个图钉重 1克”、“两袋盐重 1 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