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1. 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例 1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设题: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解析: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可以粗线条白描,也可以浓墨重彩,精雕细刻;可以铺垫、烘托、映衬,也可以借助想象和联想。 这首诗塑造了陆鸿渐的形象,作者从两方面来刻画人物,首联、颔联描写人物居住之地的景物,尾联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颇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点明作者造访的时间是清秋,同时也暗示了陆鸿渐的身份。“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的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鸿渐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的神态,从侧面烘托出其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隐士的风度。一方面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描写,间接表现其高洁不俗;另一方面通过西邻对其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出其潇洒疏放。由此可见,本诗运用了侧面描写或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现陆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答案: ( 步骤 1)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 步骤 2)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 步骤 3)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 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例 2 】 (2011· 福建师大附中考试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狂夫 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娟娟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