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应处理好四个“统一”1. 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开展综合性学习,内容与形式的选定,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活动过程,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感受,让他们在生活天地里,自主灵活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深入细致地观察社会现象、感悟生活本真、发现自然奥秘、体验学习情趣。当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作用,不等于教师可以“袖手旁观”。部分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训练中,除了简单的“开场白”、“小结”,其它的任由学生“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发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的能力、经验毕竟不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与形式离不开教师的“参谋”,活动中所形成的学习体验的深化和升华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忽视这一点,势必削弱活动效果,学生将难以获得到应有的训练与提高。如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这是我国人民传统的习俗。为了让学生领略这一文化艺术魅力,教师开展《春节之后话对联》活动。首先指导制定计划:①广泛收集对联;②借助书籍介绍,分析对联的艺术特点;③举行对联朗诵比赛。由于是耳熟能详的话题,学生踊跃地参与对春联的收集、艺术特点分析,表达自已的体会,并在朗诵中感受平仄和韵律……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有声有色。2. 开放性与依从性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在所倡导的“思维课”中,强调让学生“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形象、画面、现象和实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训练,找因果关系。”这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要以教材训练提示为“基点”,让学生大胆拓宽视野,放飞思路,冲出教材的框框,把目光投向家中日常生活、用具,投向公共场所的名胜古迹、设施及人际活动,投向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花鸟虫鱼等等,使语文学习社会化、生活化。但是,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依托的,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于提高语文素养。而小学生好动、贪玩,自制力与识别力不足,活动中兴趣点与注意力常常会偏离语文学习,把活动当作纯粹的玩耍。我们要通过制定计划、设计问题、布置任务、提出要求等环节,把语文能力训练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让活动过程紧扣“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这一主线,服从、服务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发展。如前述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虽然教师组织的是“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