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备课人龚鑫江课 时1 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在实际测量与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测物体的意识。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知识目标: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 1 厘米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学生尺、剪刀、宽 1 厘米的白纸条、1 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 1 厘米的小方木。教学方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体验 1 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1. 情景设置(1) 课件出示教材第 2 页主题图并介绍。(2) 教师提问:仿照古人的办法,你能量一量你的课桌或数学书有多长吗?2. 结合学生汇报结果提问:量同一个物体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3. 得出结论:测量时,标准不同,测出的数据不同。4. 引出课题。二、自主探究1. 认识厘米(1)认识刻度尺(教学例 2 )1、 分小组测量书桌、数学书的长度。(提示:想一想用你的身体的哪一部分去量比较方便?)2、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3、 学生根据问题讨论。罗田县思源实验学校教案 二年级数学 学科教学过程提问:请同学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它上面有些什么?在刻度尺上找到“0”,“0”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0 表示没有或尺子上的 0表示起点)(2) 认识 1 厘米提问 1:1 厘米有多长?(课件演示出 1 厘米的长度)提问 2: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看看还有哪段的 1 厘米。得出结论: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一大格是1 厘米。(3) 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2. 用厘米量(教学例 3)(1)每人发一张纸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再用尺子量一量。(2)课件演示测量纸条的过程。(3)总结:把尺的刻度 0 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3.自主实践三、实践应用1.完成第 4 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一的 1、2 题。四、课堂小结1. 学生观察后回答:尺子上的线有长有短、格子有大有小、还有数字和厘米等。2. 学生回答:0 在最左端。1. 学生在尺子上找出 1 厘米。2. 找一找:我们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在约是 1 厘米?并用手势比画一下 1 厘米有多长?1. 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2. 根据演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