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讲—— 把握情感,探析标题“ 读透”层面 2 考点考点一 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散文大多重抒情,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认识,是理解文章内涵的关键。因此可以说情感类题目是对“ 内涵” 的分解和具体化。其设问方式比较具体,作答难度因情感态度在文中的显隐和题目中能力要求的变化而不同。对于情感态度比较含蓄隐晦的文章,需要根据具体的描写来揣摩。解答此类题目,没有套路可循,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情感,就能准确答出;不理解或者理解错了,就很难正确、全面作答。因此,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读懂文章,抓住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典题试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①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②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③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股脑儿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④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⑤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⑥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