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 五四运动• ( 1 )背景:• ① 国际: A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斗争的方向;• B 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签订二十一条、侵占山东)• ② 国内: A 政治因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专制、混战、卖国 ) ,使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 根本原因 ) ;• B 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发展;• C 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起了推动作用。 材料一: 1912 年 ~1919 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阅读以上材料 , 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材料三: 1916 年 ~1919 年 5 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 100 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材料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9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 • ③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919 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是,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消息传到中国,立刻激发了郁积在人们心中的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典例 1 】吴佩孚曾致电当时参加南北和议双方将领联名通电:“顷接京电,惊悉青岛主持签字噩耗,五衷摧裂,誓难承认!……,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①这一通电是在五四运动中发出的 ②吴佩孚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结 ③军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④北京政府最终在和约上签字• A .①② •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 【典例 2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 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 .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1919 年 5 月 4 日 , 五四运动爆发。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风雷 二、经过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表: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5 月 4 日- 6 月 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罢课)外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