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 5.2.2 平行线的判定(1)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三个判定方法,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推理,是本章的一个难点.本节课作为判定的第一课时,是推理的起始阶段,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语言表达,从而关注学生对证明的理解.因此在做教学设计时,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数学本质出发,注重知识的延续性。最初引课时我采用了直接提问“如何用学过的知识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意在调动学生思维,想到用定义判断的局限性,从而产生学习其它简单的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在研训教师徐老师的建议下,我把这个片段拍成了一个微视频,由平行线的应用学生提出了作业本的横格是平行线,而引发了学生的争论,有的学生认为根据定义两条直线现在不相交就是平行的,有的学生认为直线是无限延伸到现在不相交不代表以后不相交,因此引出了“用定义判断是很难做到的,那还有没有其它的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呢”的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课题。 2.通过平行线的画法使学生经历并思考三角尺的作用,得出平行线判定方法 1。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而重中之重是平行线判定方法 1,其它的两个判定方法是由判定方法一通过推理论证得到的。首先在引入问题时,先让学生观看画图的过程获取直观感受,再在几何画板软件中,通过运用任意三角形画平行线反复体会画平行线的过程就是画一个相等的同位角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和画图过程中寻找合理解释,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体会“公理化”思想。判定方法 2、3 是由判定方法 1 推理论证得到的。在此之前学生研究几何图形大都是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得出的结论。而本节课判定方法 2 是由判定方法 1推理论证得到的,判定方法 3 是由判定方法 1 或判定方法 2 推理论证得到的,这种遇到新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我的设计分别通过“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这是由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过渡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经历,去思考。实际上学生虽然语言不够精炼和准确,但却在探究过程中、说理过程中能够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渗透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三个判定方法都是通过学生画图、观察、猜想、推理论证、得出结论。学生通过充分的时间去操作、感受、体验、推理、归纳概括结论,从而得到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和思路,为今后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