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历史复习的误区如何迎接综合科目的考试,提高复习课质量、最大限度地取得复习效果?这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走出复习课的误区,提高复习课的质量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广大同行。误区之一: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复习课内容多、容量大,再加上高考综合科目的设置,给教师们提供了发挥潜能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好的复习课就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复习课的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历史的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发展的总趋势。把握住了历史的阶段性特征,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把握,也能够解决学生答题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毛病,而这一点正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尤其是回答问答题时洋洋洒洒万言,却很少能扣住得分点的最主要原因。二是要针对课本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重点与难点知识是高考出题比较集中的区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瓶颈”,其记忆与理解的难度都比较大。只有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才能突破这一课本中的“瓶颈”,以求在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三是要针对基本的历史理论。相对于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来说,历史理论的教学难度更大,而学生如果没有基本的历史理论,其答题就只会罗列史实而不能达到史论结合这个档次。四是要针对热点知识。所谓热点知识指的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现在仍然存在着的一些重要的问题与现象。比如我国的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政治和地理知识是紧密相联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回答综合性试题的能力。五是要针对学生的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误区之二:以练代教,敷衍了事复习阶段既要温故又要知新,同时还要检查学生有哪些薄弱环节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但是如果练习题过多,今天一套,明天一套,就会造成以练代教的现象。以练代教的弊端较多。首先是使学生陷入题海,疲于应付,没有一个消化过程,久而久之,教师与学生都会产生懈怠情绪。以致学生抄袭答案以敷衍教师;教师没有了对练习的创造性而成为一个只会照搬照抄别人题目的文抄公,其复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其次题目的难度系数难以把握,难度大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难度小了又会推动练习与考查的目的。一到复习阶段,各地的试题满天飞,但是能考虑一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