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公司生存状况深度调查一部现象级反腐剧《人民的名义》,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摆上了全民热议的台面。剧中的大风厂厂长蔡成功在受审时说:“这个国有大银行和股份银行是不给我们这种民营企业放贷的”,所以,大风厂一般都是找城商行和农商行借款。然而,实际上从这些中小银行借钱也不容易,授信流程长、抵质押物要求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融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在刚开始发展时,增长态势迅猛,现在逐渐没了声音。这些年,小贷行业究竟发生了什么?白描:小贷公司的生存现状2008 年 5 月 4 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定义“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由此定义可见,小贷公司的业务被限定为“经营小额贷款业务”,服务于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以及农户,是银行融资体系的补充。在随后的几年里,小贷公司无论数量还是贷款余额都取得了快速发展——2012-2014 年,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 51.26%、38.33%和 15.01%;同期,机构数量分别同比增长 41.99%、28.93%和 12.14%(参见图 1)。但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到:小贷公司的贷款规模和机构数量增速在放缓,而2015 年成了小贷公司的转折年,新增贷款规模开始出现负增长,2016 年的新增贷款规模更是同比减少 131 亿元,同年,小贷公司的数量也首次减少——1 年少了1900 家小贷公司(参见图 1)。探因: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受限实际上,小贷公司从成立之初就被套上了枷锁,“不能吸收公众存款”意味着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了极大限制,贷款规模一直难以做大。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锅里的米少,做出来的白米饭就少。换句话说,小贷公司一直被融资渠道受限的问题所困扰。具体来说,小贷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是股东注资和银行借款,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小贷公司的股东支持力度有限,银行对小贷公司的授信也持谨慎态度。这一点,可从下面一组数据窥见一斑:目前,有 40 多家小贷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已出 2016 年年报的有 36 家,从2013 年到 2016 年,这 36 家小贷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 23.68%降至 18.88%,其中,短期负债规模不断减少,从 14.32 亿元降至 7.82 亿元,减少了近一半(参见图2)。在 2016 年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