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 刘倩倩 书目• [1]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云贵彬,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 [4] 陈国明, William J.Starosta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5] 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选择本书的原因 • 1. 贾玉新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比较权威。• 2. 本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较为全面,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主要讨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要性和多学科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建构。第二部分:宽泛的交际环境与跨文化交际:文化定势之对比分析 主要讨论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物理、时间环境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第三部分:具体的交际环境:情景,人际关系与交际文化 主要包括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分析社会情景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人际关系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以及从文化学的视角分析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三个方面。第四部分:规范、符号、代码及编译码 主要讨论规范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交际过程中的编码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符号、代码系统。 第五部分:交际之文化差异 主要从语言哲学观、英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文字认知过程、以及汉英语句法这几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六部分: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 在讨论交往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言语行为之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放在恭维语和道歉语行为方面。 第七部分: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主要包括思维方式与语篇及话语结构和英汉句型转换翻译法两方面。第八部分:情景(性别、场合)、交际文化与跨文化交际 主要包括从文化视角来解释和分析男女性别之间在交际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中美在贸易谈判桌上的文化差异的讨论看交际与场合因素的关系。 第九部分:非语言行为及其文化差异 主要从非言语行为的分类、社会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第十部分 :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多元文化时代的交际 主要探讨如何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以及多元文化、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的交际。 读后感: 通过阅读本书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而且本书还从人类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相关学科的视角,对社会和文化规范、语言的哲学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