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与利用模糊信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一直在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迈进。每次信息革命,都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信息功能,使人类获取信息的器官,如眼、耳、鼻、皮肤等;传递信息的网络,如神经系统;以及存储处理与再生信息的思维器官,如大脑等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延伸。但现实社会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模糊信息。模糊信息是指由模糊现象所获得的不精确的、非定量的信息。模糊信息并非不可靠的信息。在客观的世界,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如“两个人相像”,“好看不好看”,其界线是模糊的,人的经验也是模糊的东西。模糊事件提供的信息量有大有小,譬如,说某人“身高一米九左右”,就比说他是“高个子”提供的信息量大。由此可见,模糊信息也是可以计量的。医生给病人检查,是要获取病人所患疾病的信息。高明的医生只需查几项就够了,而水平差的医生则是化验单开了一大堆,结果还查不清什么病。差别就在于高明的医生选择的试验虽少,但提供的信息量大;而盲目开的化验单,试验虽多,但得到的信息反而少。利用已知的各类型来识别给定对象属于哪一个类型的问题,这就是模式识别问题。模式识别不仅指感官对物体的感觉,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活动。根据被识别模式的性质,可以把识别行为分为两大类:具体事物的识别,如对文字、照片、音乐、语言等周围事物的识别;抽象事物的识别,如对已知的一个论点或一个问题的理解等。计算机在计算速度和数据的存储方面具有无法与之媲美的卓越性能,而在模糊性语言信息理解与处理方面,是人类无限探索的方向。而计算机对模糊信息的模糊信息识别,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为了实现用自然语言跟计算机进行直接对话,就必须把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过程提炼成数学模型,才能给计算机输入指令,建立和是的模糊数学模型,这是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模糊数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模糊数学的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随机数学的关系。 2、研究模糊语言学和模糊逻辑。人类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人们经常接受模糊语言与模糊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 3、研究模糊数学的应用。模糊识别及其原则:“模式识别”是一门研究用机器代替人来识别事物的学科。模式是供模仿用的客体集合,识别就是判定所给的对象应归属于那一个客体。当与人交谈时,都是在做模糊识别,听者要对对方的声音进行识别。当模式或被识别的对象只能用模糊集合表达时,这类模式识别被称为模糊模式识别。其原则为:(1)最大隶属度原则(2)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