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教学• 教学设计模式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标准设置目标 设计评价 分 解转 换确定环节教学实施教学评估调节补救生成确认基于标准的教学程式融 入评价先行,先在评价任务的精心设计• 评价任务: 强调对目标的指向,要求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镶嵌在学习活动中。 学习活动是学生达标过程的必经阶段,指向目标,但不直接指向,是一步一步走近目标,达到平台的必须的活动。【解决“ 怎样去”的问题 ( 交通工具 ) 】评价先行,先在评价标准的科学规范• 评价标准是用评价任务检测目标的达成度、衡量学生学习质量时设置的,要求科学规范;• 在分清学习活动和评价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 师生共制评价标准。• 学习目标的叙写:( 1 )学习目标的认识• 作用: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决定教学方向,是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导学——导教——导测评。• 两种目标类型• 结果性目标:指向学生学习后的结果,有明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表现性目标:指向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如朗读、实验、画图、讨论、写作,没有一致的结果,考量学生综合能力。• 如果只有结果性目标,说明没有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东西。( 2 )学习目标具体化技术:• 学习的实质是内在心理的变化,诸如:记忆、了解、理解、掌握、创造、鉴赏,这些是内隐的不可观测的。• 学习目标必须用外显的、可观测的行为动词,呈现内在的学习心理。比如:用“找出、指出、解释、说明”等表现“理解”。( 3 )教学目标中的认知动词必须具体 思品课标中出现的动词• 第 1 组 了解 学习 领悟 感受 学会 运用 体会 学会 掌握 理解 认识• 第 2 组 描述 搜集 写出 找出 选出 说出 辨别 判断 比较 质疑 概括 解释• 比较: 1 组动词内隐,不可观察,属内在心理动词; 2 组动词外显,可观测,属外在行为动词。• 按照现代分类学标准:第1 组须用第二组呈现。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说明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具体明确、可观测、可量化。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与技能”维度。• 结果性目标: • 了解————识别、再现、标出(列出)、 概括、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解释、说明、归纳、举例、概述、比较、推断、整理等• 掌握————说出、熟记、比较、判断、写出、展示、辨别、总结、设计、撰写等( 4 )目标表...